【部分正文預覽】 | 改進后的流態試驗結果表明,當HRT分別為6、8、10 h時,反應器的停留時間分布接近理論停留時間,滿足設計要求;串級模型參數N值為4.1~4.6,畢克列準數Pe值介于7.1~8.1之間,流態處于推流式和全混流的過渡狀態,流態理想,死區率較小且隨HRT的增加而略有增大。此外,通過污泥接種培養,歷時13 d即實現了反應器的快速啟動,所形成的污泥結構緊湊、沉降性能較好、微生物相豐富,出水COD可達到GB 18918—2002的一級A標準,并具有一定的脫氮除磷能力。
正文:
傳統A/O工藝處理低C/N值污水時,由于不能有效利用碳源,處理效果并不理想,同時為了維持較好的脫氮效果,必須同時增大污泥回流量和硝化液回流量,這勢必會增加污水處理廠的運行費用[1]。近年來,國內外加速開發多級A/O工藝,多級A/O工藝是利用活性污泥同時存在好氧、兼氧和厭氧生物菌群的特點,通過人為控制,在一個處理系統中形成多段A 和多段O 的生物環境,使A 段和O段按工藝要求進行交替組合,并營造有利于脫氮除磷微生物生長的環境,最終使污水得到凈化的工藝技術[2]。多級A/O 工藝是在傳統A/O 工藝基礎上的改革創新,具有抗沖擊負荷能力強、節省能耗、脫氮效率高等優勢[3 ~ 5]。但是,多級A/O 工藝作為一種新工藝,其研究尚處于不成熟階段。多級A/O 反應器內部構造相對復雜,若采用多點進水則會使其水力條件更加復雜,而反應器內的水力流態特性和混合狀態是影響物質傳輸、生化性能和反應效率的最基本因素。鑒于此,筆者采用示蹤劑( NaCl) 脈沖響應法對多級A/O 反應器的水力流態進行研究,并且采用接種培養法,實現了多級A/O 反應器的快速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