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劑廢水的電催化氧化及降解動力學 |
文件大。0.46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4-03-21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電催化氧化法   |
【摘要】 | 采用電催化氧化法處理較低濃度的表面活性劑廢水,考察了反應時間、體系pH值、表面活性劑初始濃度、電流密度等因素對處理效果的影響,并初步探討了表面活性劑降解的反應動力學。 |
【部分正文預覽】 |
目前全球的表面活性劑的年使用量已超過千萬噸,但使用后自然分解時間長,極易殘留在自然水體中,對水環境造成污染,在我國環境標準中被列為第二類污染物質。因此有關表面活性劑的降解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探求適宜的處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電催化氧化法是通過電極催化氧化產生強氧化性的羥基自由基 (·OH),有效地降解難生化有機物,具有處理效率高、操作簡便、無二次污染等優點。陽極材料是影響該法降解有機物的效率和能耗的關鍵因素,研制綜合性能好的陽極材料,是該領域研究的熱點和重點。金屬氧化物電極的出現,為有機物的電催化氧化工藝提供了一種很有希望的陽極材料。其中 PbO2/Ti 電極具有析氧電位高、電催化活性強、耐蝕性好等特征, 已成功的應用于許多無機和有機化合物的電解生產和環境污染控制方面。有研究表明,PbO2 電極的催化活性和穩定性可以通過在PbO2 涂層中摻雜一些其它金屬或非金屬元素得到改善。為進一步提高其性能,研究了以電沉積法制備的多種摻雜改性 PbO2/Ti 電極的性能,其中 Fe 元素的摻雜可以較好地提高 PbO2/Ti 電極的催化活性和穩定性,降低槽電壓和處理成本。本文選擇目前應用最廣的表面活性劑十二烷基苯磺酸鈉(DBS)為處理對象, 采用自制的 Fe-PbO2/Ti 新型電極為陽極進行表面活性劑模擬廢水的電催化氧化,考察影響處理效果的各種因素,建立這些參數相對于 DBS 降解效果的動力學模型,以期為該技術的實際應用提供一些研究數據,實現該工藝的自動控制。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