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淺層地下水水量均衡分析 |
文件大小:0.46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4-02-08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水文地質普查報告 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 水均衡原理   |
【摘要】 | 以衡水市水文地質普查報告和衡水市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等相關資料為基礎,說明了研究地區的水文地質條件,采用水均衡原理,對衡水市淺層地下水水量進行了分析計算。 |
【部分正文預覽】 | 衡水市位于河北省東南部,由于氣候、地形等因素的影響,水資源短缺問題日益顯著。衡水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09. 7 mm。衡水市供水主要靠地表水和地下水,地下水供水量占總供水量的80% 以上,其中深層地下水占地下水供水量的60%左右[1]。近些年,隨著深層地下水開采量的不斷增加,地下水位逐年下降。集中開采區形成區域性水位降落漏斗—“冀棗衡”漏斗。1995 ~ 2001 年漏斗面積不斷擴大,中心埋深下降速率減慢,漏斗已由原來的縱深發展向橫向發展,漏斗形狀也由圓錐形向圓柱形發展[2]。目前,漏斗面積仍在繼續擴大,并逐漸向南發展。 當前,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一方面滿足了人類自身發展,另一方面又在改變和破壞著自然界的平衡[3]。據衡水
市水資源公報統計,衡水市供水主要靠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供水量僅占總供水量的10% 左右,衡水市大部分供水均來自于地下水,地下水供水量占總供水量的80% 以上。因此地下水質的質量,直接關系到衡水市居民的身體健康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