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太湖藍藻打撈與處置資金運行模式分析 |
文件大。0.32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4-11-14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藍藻治理專項基金 BOT融資模式   |
【摘要】 | 通過引入藍藻治理專項基金、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爭取世界金融組織貸款以及嘗試BOT融資模式等手段拓寬資金來源渠道。 |
【部分正文預覽】 | 太湖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也是長江中下游五大淡水湖之一,水域面積約為2 338 km 。20世紀末期以來,太湖水體已形成“藻型生境條件”Ill,太湖藍藻水華暴發的頻率越來越高[21,嚴重影響了太湖水環境質量,2007年5月因藍藻暴發引起的供水危機敲響了太湖水環境治理的警鐘,是一起環境危機事件,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f3]。為此,江蘇省設立了太湖水環境治理專項資金(以下簡稱“專項資金”),藍藻打撈與處置作為治理藍藻急劇暴發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 ,也是該專項資金重點支持領域。江蘇省政府積極推進藍藻打撈的機械化、專業化,并建設藻水分離站、陳藻處置設施、藻泥資源化利用工廠等藍藻處置設施.有效降低了藍藻暴發對太湖水環境的影響。據專家預測,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藍藻仍會發生.藍藻打撈與處置將成為太湖水環境治理常態化的工作之一。如何拓寬資金來源,改變目前主要依靠政府財政補貼的現狀,保障太湖藍藻打撈與處置的資金,并切實管好、用好太湖水環境綜合治理專項資金,發揮其最大效用,以保障太湖藍藻打撈與處置工作能持續高效地運作.已成為各級政府部門、乃至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問題。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