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沉淀裝置處理后期雨水的試驗研究 |
文件大。0.19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4-11-11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高效沉淀裝置   |
【摘要】 | 以懸浮物濃度、濁度、化學需氧量COD作為測試指標,通過小試對新型高效沉淀裝置用于后期雨水的處理進行了研究。 |
【部分正文預覽】 | 降雨徑流污染是在降雨徑流的沖刷作用下,大氣、地面和地下的污染物質進入水體而造成的水污染。雨水在降落和地表徑流過程中因受到諸多因素影響,水質比較復雜,其處理技術存在一定的困難,我國對雨水的處理研究起步尚晚l1 J,目前,大部分后期雨水沒有進行收集回收和利用,而是直接排放到自然水體中,一方面造成自然水體的微污染,增加水廠處理成本,另一方面浪費了大量的水資源。在水資源13益短缺的今天,后期雨水處理回收利用技術的研究開發具有重大的意義。 一般初期徑流污染嚴重,而后期的徑流水質逐漸趨于穩定,屋面徑流COD終值在60~80 nag/L,SS在2O~50 mg/L J。目前,沉淀工藝一般采用向原水中加入混凝劑,經過混合池快速混合,然后于反應池內投加高分子聚合物,再經過沉淀池,清水進入集水槽,沉淀下來的污泥通過排泥裝置進入污泥濃縮池,污泥濃縮后再進行脫水。該沉淀速度慢、占地面積大、土建成本高。國內亦有采用斜管沉淀和污泥濃縮于一體的沉淀裝置,相對地減少了占地面積,但是這種處理裝置沉淀速度較慢,出水水質穩定性不高,且不能適用于后期雨水水質變化大及應急處理。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