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降雨條件下低沖擊開發的水文效應分析 |
文件大小:1.01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4-10-30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暴雨雨水管理模型 LID模式   |
【摘要】 | 以深圳市光明新區低沖擊開發(LID)示范區為研究區域,采用暴雨雨水管理模型模擬了下凹式綠地、滲透鋪裝和綠色屋頂等3種LID模式下的雨洪控制效果,分析了降雨量、降雨歷時和雨峰位置對LID水文效效應的影響。 |
【部分正文預覽】 | 由于城市化建設改變了流域水文特性,城市雨水排水系統壓力增大,再加上部分城市排水管網建設不完善,我國很多城市近年來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尤其是近幾年,隨著極端天氣現象的加劇,城市洪澇和內澇風險加大,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城市洪澇災害問題亟待解決。低沖擊開發( LID) 理念是20 世紀90 年代末提出的一種暴雨管理技術[1],其基本原理是通過分散的、小規模的源頭控制機制和設計技術,來控制暴雨所產生的徑流和污染,從而使開發區域盡量接近于開發前的自然水文循環狀態。這是一種發展中的以生態系統為基礎、從徑流源頭開始控制的暴雨管理方法[2]。在不同的降雨條件下,LID 表現出不同的水文效應。而目前設計LID 時一般選取設計降雨的重現期為2 年一遇,未全面考慮降雨條件對LID 水文效應的影響。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