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市位于福建省東南沿海中部,晉江下游南岸,東北緊靠泉州灣,東南瀕臨臺灣海峽,西南與金門縣隔海相望,海岸線長而曲折,多港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由西北向東南緩傾,地貌形態以臺地、平原為主。北部及中部有低山和丘陵。研究區面積約650 km2。
研究區地層從泥盆系直至第四系均有發育。第四紀地層出露面積較廣,厚度較小,總厚度為32 ~ 80 m,分為第四紀時代未分組殘積坡積層,更新統龍海組( Q3 l) 和全新統長樂組( Q4 c) 。境內居民大多以風化帶孔隙裂隙水含水層作為水源開采地,該含水層廣泛分布于境內的山前地帶、低丘和紅土臺地。風化帶為基巖的風化產物,上部劇風化帶形成殘坡積層,主要巖性為粘性土、砂( 礫) 質粘性土,補給源以大氣降水為主,基巖裂隙水的側向補給為輔。地下水沿孔隙或裂隙網絡運動,水力坡度較緩,徑流途徑較長。
地下水是福建閩南地區重要的備用水源,而該地區關于淺層地下水的研究較少。根據2010 年福建省及晉江市水資源公報,晉江市地下水資源量16.02 億m3,地下水供水量2.26 億m3,地下水開發利用程度為14.11%。地下水位埋深一般為2.4 ~ 19. 0 m。據實地調查,淺層地下水主要為居民分散開采,用途主要為生活飲用水,即使在自來水
已經覆蓋的區域,淺井作為飲用水源的比例依然較高。這與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有一定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