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體藻類污染去除方法研究進展 |
文件大小:0.10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3-09-14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富營養化 藻類污染 方法 低溫等離子體   |
【摘要】 | 相對于傳統的藻類去除方法而言,低溫等離子體氧化法是一種集光、電、化學氧化于一體的新型并具有廣闊前景的水處理技術。闡述了低溫等離子體的去除機理,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并指出今后的發展方向。 |
【部分正文預覽】 |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口的增加,城市污水的排放量逐年遞增,水質污染嚴重。根據國家環保總局提供的資料,2008 年,全國地表水污染依然嚴重。七大水系水質總體為中度污染,浙閩區河流水質為輕度污染,西北諸河水質為優,西南諸河水質良好,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問題突出。在監測營養狀態的26 個湖泊(水庫)中,呈富營養狀態的占 46.2%[1]。 湖泊、水庫的富營養化引起的藍藻水華污染問題,已對用水安全造成了嚴重影響,藻類的去除日益成為給水處理中的一個重要課題[2-3]。其危害主要表現在:消耗大量溶解氧,造成水生動物窒息死亡;產生藻毒素,危害人類健康[4-5];產生異味,影響水體景觀,也影響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影響凈水工藝[6];穿透濾池進入管網的藻類可成為微生物繁殖的基質,對管網和管網水質有影響[7]。 藻類污染的危害已引起國內外科學家的關注,并進行了大量相關的研究工作,去除技術近幾年也有了較大發展。本文主要介紹目前常使用的各種物理、化學、生物法等以及低溫等離子體滅活技術等方法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影響因素、機理以及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研究發展的方向。
|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