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氯聯苯(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 是一組由多個氯原子取代聯苯分子中氫原子而形成的氯代芳烴類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 類物質. 一般不溶于水,易溶于脂溶性物質或吸附于顆粒物表面[1]. 由于PCBs 具有良好的絕緣性、抗熱性、不可燃燒和高介電常數等優點,被廣泛用作蓄電池、潤滑劑、變壓器的絕緣介質、壓敏復寫紙以及油墨和墨水等產品的添加劑. 含PCBs 產品的使用以及報廢電力變壓器及電容器等的封存、運輸、拆卸等過程中的釋放成為我國環境中PCBs 污染的重要來源[2-4]. 據估計,目前存在于全世界的海洋、土壤、大氣中的PCBs 總量為25—30 萬噸. 進入環境中的PCBs 最終貯存所主要是河流、海洋水體的底泥,只有很少部分通過生物作用和光解作用發生轉化. PCBs 在機體內有很強的蓄積性,并通過食物鏈逐漸被富集. 從南極的企鵝到北極的海豹體內都曾檢出PCBs 的存在,其污染已成為全球性的問題. PCBs 一旦進入環境就會長時間存在于環境中,難以降解,受PCBs 污染的水和土壤也很難得到恢復. 桑溝灣位于山東半島東端,灣口朝南,是一個面向黃海的半封閉海灣,口門北起青魚嘴,南至褚島,是我國北方典型的養殖海灣. 海灣內筏式養殖種類主要有海帶、扇貝、牡蠣、貽貝和蛤類等,養殖模式有高密度養殖、生態養、單養、混養、吊養和底播等[5]. 近年來,隨著桑溝灣海域養殖業面積的逐漸遞增及沿岸工業、農業、旅游業的迅速發展,陸源工農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不可避免地使該灣近岸海域水體水質在一定程度受到影響. 為了解桑溝灣海域多氯聯苯的污染狀況,通過2009 年4 個航次的監測,對桑溝灣水體的PCBs 含量及時空分布特征進行了分析,并與國內其它水域的進行了比較,以期對該灣的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系統的可持續利用提供基本參數和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