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使用的阻垢分散劑多以石油化工產品為原料合成生產,主要原料是丙烯酸和馬來酸酐。石油化工產品性質穩定,很難生物降解,對環境帶來一定的危害。美國從 2O世紀 30年代開始研究阻垢分散劑,日本從 50年代開始,60年代相繼開發出了聚磷酸鹽、聚丙烯酸、有機多元膦酸等阻垢分散劑,使得水處理技術有了突破 。70年代以后阻垢分散劑的研究已被公認為一門綜合性的應用學科 L2J。我國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引進阻垢分散劑。目前,國內外流行的是磷系配方,此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我國絕大多數的工業企業的循環冷卻水系統中,而且取得了較好 的使用效果。但隨著我國水質的不斷惡化,水質硬度越來越高,國內外對含磷廢水排放 的要求 曰益嚴格,目前通用的磷系配方將逐漸被新型環保型水處理劑所代替圈。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日益增強,“綠色阻垢劑”的概念已被提出并成為 2l世紀水處理劑的發展方向[4-51。利用廉價檸檬酸分子內脫水產生烏頭酸,再利用其雙鍵的聚合功能和其它不飽和單體共聚,可以得到可生物降解的烏頭酸 一烯丙基磺酸共聚物 ,我國在近幾年也開始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同,從環境可接受和消除污染的觀點看,本聚合物特別有價值[7-9],有利于環境保護,作為阻垢分散劑特別適用于抑制循環冷卻水中的CaCO3、Ca30'04)2的成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