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原子力顯微鏡研究聚乙烯醇分離膜的結構 |
文件大小:0.17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3-05-25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聚乙烯醇 多孔膜 原子力顯微鏡 凝固浴   |
【摘要】 | 分別用飽和硫酸鈉/氫氧化鈉溶液和丙酮作為凝固浴制備聚乙烯醇(PVA)分離膜,在原子力顯微鏡(AFM)下觀測發現:前者膜的表面結構與致密膜相似,后者則呈現出平均孔徑為53nm的多孔膜結構,但二者都具有球粒狀結構.實驗證實,選用適當的凝固浴才能制備出聚乙烯醇多孔膜. |
【部分正文預覽】 | 德國化學家W.C.Hei-~-mann博士[1]于1924年首先發現PVA,由于它具有高度親水性、良好的耐污染性及成膜性而成為越來越廣泛應用的親水膜材料之一。對于PVA膜的制備也成為人們研究的熱點,但大多集中于滲透氣化膜和復合膜的制備,而對其多孔膜的制備及其形態結構的研究在國內外卻鮮有報道。 |
|
| ||||||||||||||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