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密引水渠下段雨洪資源利用分析 |
文件大小:0.19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3-02-18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雨洪資源 利用 分析   |
【摘要】 | "京密引水渠下段雨洪資源利用項目"旨在利用沿渠建筑物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將可利用的水資源導入補充,讓大量符合水質要求的洪水流入京密引水渠。為此,調查建筑物上游流域內的污染情況,研究洪水水質、水量變化規律等,找到滿足下游用水戶的最佳取水時段,實現有效利用水資源。主要研究方法有基礎資料調查和山洪水水質、水量過程線監測。 |
【部分正文預覽】 | 近年來,北京平原地區地下水嚴重超采,已形成2 300km2多的漏斗區,密云、官廳兩大水庫上游來水逐年減少,按照現有水利設施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能力預測,在遇50%、75%和95%不同保證率下將分別缺水12億m,、16.4億m,和20億m,。特別是隨著北京城市建設和經濟的發展,都市化進程加快、規模擴大、人口增加、供需矛盾日益尖銳,水資源短缺對首都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制約越來越突出,已成為制約首都經濟發展的瓶頸。l雨即降雨,洪即洪水,如果以水體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所具有的作用效能劃分,暴雨和洪水都屬于棄水,棄水指的是具有足夠數量和可用的質量,不能或不可能在某一地點為滿足某種用途而被利用的自然水。分析棄水的概念可以得出4點推論:一是棄水是具有足夠數量和可用質量的自然水;二是相對于某一地點不能或不可能被利用.三是不能或不可能被利用是因為不具備條件;四是改變了這些條件,就由不能或不可能被利用轉變成可利用和可能被利用。這些條件是雨洪的時空分布,北京汛期有80%的雨水得不到利用,白白流失,造成水資源浪費,如果將雨水進行合理的攔蓄、收集,不僅可以變棄為寶、化害為利,而且是解決北京水資源緊張問題的一項重要措施。 |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