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路面雨水徑流污染物的系統聚類分析 |
文件大小:0.77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3-12-10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雨水徑流污染物 系統聚類   |
【摘要】 | 我國公共交通事業高速發展,而高速公路路面雨水徑流污染物的研究卻起步較晚。本文從文獻中收集到的高速公路路面雨水徑流水樣分析數據和降雨數據,采取標準化后進行依平均距離的系統聚類來對44個樣本進行分析。 |
【部分正文預覽】 | 截至2011 年底, 我國擁有總通車里程為8。5萬公里的高速公路網, 處世界第二位[7]。同時, 隨著省市縣各級交通網的形成, 道路路面降雨徑流的污染問題已不可忽視[8]。其污染源主要包括路面沉積物、車輛行駛造成的交通垃圾和大氣懸浮顆粒等, 污染物的組成主要與高速公路路面材料、路面老化程度、路面清潔程度、尾氣排放、匯水面性質和水土流失等因素有關[9], 同時也與雨水水質和大氣質量緊密相關。懸浮物、金屬離子和生化有機物等污染物廣泛存在于雨水徑流中, 以至于高速公路路面雨水徑流流入受納水體后極有可能產生生態失衡或化學污染, 如赤潮或水華。因此, 高速公路路面雨水徑流污染的控制和處理對于我國飲用水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國內外學者對此領域都開展了研究[8, 10-14], 而國內學者的起步較晚[2]。本文引用了文獻[1-6] 的實驗數據, 旨在通過因子分析得出降雨特征與雨水徑流污染物之間的關聯性, 為提高雨水徑流的初步檢測效率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為污染源頭的搜尋提供較合理的理論指導, 為日后高速公路路面雨水徑流的預測、控制和治理提供必要的理論基礎。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