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二氧化鈦光電催化降解廢水的研究進展 |
文件大小:0.82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13-11-04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二氧化鈦光電催化技術 太陽能光催化降解廢水 量子利用率   |
【摘要】 | 半導體納米二氧化鈦光電催化技術是一項光電效應聯同納米技術催化降解廢水技術,能有效的減少太陽能光催化降解廢水反應中光生電子于光生空穴的復合,提高量子利用率,從而大幅度提高光電催化效率。 |
【部分正文預覽】 |
長期以來,難降解廢水已經成為國內外廢水處理的難點和研究焦點,國內外早期常用的有機物廢水處理技術一般為非破壞性的處理技術,如物理吸附法、混凝法、氣浮法等,只是將有機毒害物從液相轉化為固相,而二次污染和吸附劑,混凝劑等再生問題一直得不到合理的解決。化學、生化等處理技術雖然是破壞性的,但除凈率低,廢水中有機毒害物的含量仍然遠遠高于國家廢水排放量的標準。在 1972 年日本的 Fujishima 等[1]發現光照半導體二氧化鈦電極具有分解水的功能,而且進行大量的實驗論證了二氧化鈦以其活性高、熱穩定性好、抗光氧化性強,價格便宜等特點成為了最受關注的一種光催化劑。納米二氧化鈦光催化氧化技術作為一種水處理的方法引起了廣泛的重視。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納米二氧化鈦光催化過程的主要問題之一是載流子的復合率很高,而導致量子效率太低。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