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廳水庫水化學特征的演化及原因探討 |
文件大小:0.24MB格式:pdf發(fā)布時間:2013-01-22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官廳水庫 水化學 演化 咸化   |
【摘要】 | 趨于咸化是淡水湖泊退化的重要標志之一。自2003 年以來, 官廳水庫庫區(qū)礦化度明顯增加, 咸化趨勢明顯。通過對官廳水庫水化學特征演化規(guī)律的研究, 發(fā)現(xiàn)官廳水庫水體由中等礦化度水逐步向較高礦化度水轉變, 由軟水逐步演化到硬水, 水化學類型從重碳酸鹽類轉變?yōu)槁然镱悾?分析水庫上游來水、水庫蓄水量等因素對水化學特征帶來的影響, 提出了保持水庫水化學穩(wěn)定的合理建議。 |
【部分正文預覽】 | 官廳水庫是建國后華北地區(qū)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庫, 是北京重要的水源地之一, 設計總庫容為41.6 億m3。20 世紀70 年代初期由于受到上游工農業(yè)污染的影響, 水質逐漸惡化, 并于1997 年退出北京市飲用水供水系統(tǒng)[1]。為確保北京水源安全, 2000年北京市政府決定全面治理官廳水庫, 恢復其飲用水水源地功能。許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針對恢復官廳水庫水的飲用功能開展了大量研究[2-4], 并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的污染防治對策和措施[5-7]。然而, 長期的水化學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 除污染問題外, 由于連年干旱, 水庫來水量和蓄水量減少, 造成鹽分富集, 官廳水庫咸化趨勢明顯,飲用功能逐漸退化。筆者通過對官廳水庫水化學類型的評價和趨勢分析, 旨在研究導致官廳水庫水質咸化的多種因素, 為改善官廳水庫水化學條件提供科學依據, 同時為北方其他水庫提供借鑒意義。 |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