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正文預覽】 | 城鎮給水管網的規劃、改擴建優化計算、優化調度等模型都是以供水管網水力模型為基礎[1 ,2 ] 。在供水管網水力模型的建立過程中,計算的節點流量是否能真實地反映實際用水量是影響水力模型計算準確度的關鍵因素。因此,對所有開口后的配水管網進行水力計算,不僅是管網水力建模中節點流量計的基礎,而且是傳統水力計算的深化。近年來出現了一些基于水表抄表水量的節點流量的計算方法[3 ,4 ] ,該方法相對于傳統方法來講,有了較大程度的改進,但忽視了水表與管段之間的拓樸關系,具有一定的隨意性,從而導致管網水力計算模型不能準確地反映真實的水量分布。在小城鎮供水管網中,供水管網的布置形式以枝狀管網為主,供水路徑為:主干枝狀供水管網→開口→枝狀配水管網→水表→用戶。計算管段上存在大量開口及局部枝狀配水管網、水表分布散,如何快速計算各配水管網的管段流量、開口流量和所需壓力,確定是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網水力計算模型的基礎[4 ] 。針對配水管網的流量計算復雜、準確度低等問題[2 ] ,提出一種快速簡捷的遞歸計算方法。在GIS 強大的空間數據管理和分析功能的基礎上,利用水表、管段與開口的拓樸關系、通過抄表水量計算開口流量、節點流量及進行輸配水管網水力計算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