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載體的藻- 菌生物膜應用于水體凈化 |
文件大小:0.37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09-09-02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生物膜 富營養化 條形水草 AquaMats 人工水草 植物地毯   |
【摘要】 | 以現已成熟的美國 AquaMats 生物膜技術為參比, 比較不同材質或結構為載體的藻- 菌生物膜技術改善富營養水體的效果。結果表明: 對 TN、 TP、 CODMn、 NH4+-N、 透明度等指標的處理效果順序基本為條形水草 >AquaMats> 人工水草 > 植物地毯 > 對照組, 其中條形水草對 TN、 TP、CODMn 的去除率分別為 97.3%、 77.1%、 63.3%, 第 22d 將透明度由 25cm 提高到 85cm。大多數膜處理能將 DO 維持在 4mg/L以上。條形水草的藻- 菌生物膜技術對富營養水質改善效果最明顯, 且成本低廉, 值得推廣。 |
【部分正文預覽】 | 富營養化水體的原位凈化技術是目前國際上研究的熱點之一,將各種成熟的廢水處理技術通過優化改良應用于富營養化水體是當今技術發展的趨勢之一。利用微生物在軟性填料上生長形成的生物膜對污水進行生物凈化,目前廣泛應用于一些小型的污水處理設備及污水廠的改造中,但它必須固定在填料支架上, 從而限制了其在天然水體中的應用。 通過對軟性填料的材質、結構進行改進而研制的人工水草[1]系列, 其安置不受自然條件的限制, 但應用仍是直接將其投加到曝氣池中作為微生物活動的載體處理廢水,在天然水體中的應用僅見采用懸浮填料移動床處理河水, 在湖泊中應用極少。 本研究就條形水草和植物地毯兩種新型人工水草與 AquaMats(中文名:阿科蔓)生物膜處理污水效果進行了比較, 并探索人工水草的實用性和經濟性 |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