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正文預覽】 | 水是城市中重要的基礎資源。隨著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城市中流動的景觀水體已成為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底蘊的重要體現。北京2008 申奧成功給北京的景觀水利用帶來新的契機,同時也暴露出北京河道、湖泊水體干涸腥臭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都源于水資源的嚴重緊張[1 ] 。目前北京等城市已經明令禁止利用地下水和自來水作為景觀水體的補充水源。補充水源不足已經成為景觀水體建設的主要限制因素,要解決這一難題只有充分利用再生水。再生水的合理利用是形成北京市健康水循環的重要環節。
傳統概念上富營養化、水華、赤潮的定義基本相同,指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營養物質大量進入緩流水體,引起藻類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體溶解氧量下降,水質惡化,魚類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現象。
富營養化、水華、赤潮三個概念的區別之處在于受納水體不同,分別是河、湖、海洋。實際上,以上概念存在一定局限性,是在景觀水體補水水源為地表水或地下水基礎上形成的。當再生水用作景觀水體補水水源時有其自身特質,盡管經過了深度處理,但水中氮、磷等營養成分相對較高,本身就是富營養化水源。實踐證明,即使再生水水質滿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觀環境用水水質》標準( GB/ T 18921 —2002) ,其中仍含有較高濃度的氮、磷等植物營養成分,如不采取有效的技術措施,將會引發景觀水體水華爆發,影響景觀水體質量,嚴重時還會出現惡臭現象[ 2 ] 。但采取適當的維護保障措施后,可以避免水華爆發。因此當再生水作為景觀水體的補水水源后,富營養化不再等同于水華和赤潮,維護及保障技術的作用就是使本身處于富營養化狀態下的水體不給水排水發生水華或赤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