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種預處理方式對超濾膜處理松花江水的效能比較 |
文件大小:0.38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09-03-09瀏覽次數:次
【文獻出處】 | 給水排水,2007年 05期 |
【中文關鍵詞】 | 超濾 預處理 膜通量 濁度 顆粒物 有機污染物   |
【摘要】 | 采用中試對比考察了不同預處理方式(包括混凝、砂濾、混凝—砂濾、高錳酸鉀—混凝—砂濾、粉末活性炭)對超濾膜滲透性能及其對去除松花江水中污染物的影響。結果表明:以松花江水為原水,在超濾膜之前進行預處理是必要的。其中單獨混凝會使膜通量降低,投加高錳酸鉀使膜通量顯著增加,并可延緩膜通量的下降速度,投加粉末活性炭對提高膜通量作用不大;不同預處理均能保證超濾膜出水濁度低于0.3NTU,大于2μm顆粒數少于10個/mL;此外,不同的預處理均能提高超濾膜對水中有機物的去除效果,高錳酸鉀—混凝—砂濾—超濾對DOC、UV254的去除率分別為37.5%、28%。 |
【部分正文預覽】 | 膜技術是近年來飲用水處理領域的研究熱點。相對于反滲透膜、納濾膜等中高壓膜,超濾膜由于截留的相對分子質量較大,所需的驅動力低,將成為替代水廠傳統處理工藝的最佳技術選擇[1]。超濾膜直接過濾天然水過程中,會產生通量逐漸下降的現象。 |
|
| ||||||||||||||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