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法處理甲醇污水的試驗研究 |
文件大小:0.14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09-12-17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甲醇污水 污水處理 絮凝劑   |
【摘要】 | 大牛地氣田含甲醇污水礦化度較高,pH 較低,懸浮固體含量較高。為了控制污水中懸浮粒子粒徑和懸浮物含量,通過室內和現場實驗確定采用氫氧化鈉作為pH 調節劑,聚合氯化鋁(PAC)和聚丙烯酰胺(PAM)作為絮凝劑,并確定了復配方案的加量、次序、溫度及加藥間隔時間。根據絮凝處理后污水的水質特點,提出了緩蝕阻垢的建議,并進行了現場驗證試驗。 |
【部分正文預覽】 | 天然氣開采中,氣井需要注醇,以防止“水鎖”,這樣就使采出液中含有大量的甲醇。如果甲醇能回收循環使用,不僅可降低生產成本,還可有效地保護環境。大牛地氣田的含甲醇污水礦化度較高,含有大量的金屬離子、酸根離子、懸浮物粒子,pH 較低,若不處理或處理不好,甲醇回收系統必然產生結垢、堵塞、腐蝕,嚴重的導致回收系統失效。因此必須在進入甲醇蒸餾塔前對含醇污水進行處理,以控制懸浮粒子粒徑< 2 μm,懸浮物質量濃度< 20 mg/L,腐蝕速率< 0.15 mm/a。 |
|
| ||||||||||||||
|
|||||||||||||||
|
|||||||||||||||
|
|||||||||||||||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