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概述:
污泥脫水必須進行藥劑調節,而藥劑的調節費用又很高。所以人們一直在探索,怎樣做才能在不影響脫水效果情況下,降低調理藥劑的費用,從而降低污泥脫水的費用。影響污泥調節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污泥性質、藥劑品種、投加量等。
SIC污泥脫水智能加藥控制系統可以實時連續監測脫水污泥的流量和濃度變化并根據專家算法自動控制加藥量,能夠明顯節約藥劑和提高脫水效果。廣泛應用于污水處理廠、給水廠、造紙等多個領域的污泥脫水系統。
系統優點:
1、節約加藥量15%以上,明顯降低客戶運行成本
絮凝劑的費用是污水處理廠的主要運行成本之一,通過使用污泥脫水智能加藥控制系統,每年節約加藥費用15%以上,不到2年就可以收回投資成本,長期使用能節約大量運行費用。
2、改善污泥脫水性能,減少泥餅含水率,使泥餅易于剝離
在最佳加藥量下,所對應的污泥泥餅的含水率最低,即污泥的脫水率最高,污泥脫水性能最好,化學調節(絮凝)的效果最好
控制原理:
改進污泥脫水性的方法中最有效的是改變污泥顆粒的特性及含水類型,使污泥顆粒中的表面附著水及吸著水轉化為游離水。化學調節(即化學絮凝)就是這一類型中的典型技術,化學調節在帶式壓濾機上的作用效果是改善脫水泥餅的含水率和剝離性。實際上,化學調節是污泥脫水的預處理,只有二者有機地結合,最佳匹配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否則,或者是化學調節起不到改善污泥脫水的目的,或者造成過多地耗用化學調節所需的絮凝劑。
大量的試驗表明:每一個污泥濃度化學調節都有一個最佳加藥量,在這個加藥量下,所對應的污泥泥餅的含水率最低,即污泥的脫水率最高,污泥脫水性能最好,化學調節(絮凝)的效果最好。不同的污泥濃度對應的最佳加藥量不同,在低濃度范圍內(大約<4%),污泥濃度的變化對最佳加藥量的影響尤為顯著,這個濃度范圍也正是絕大多數污水處理中的實際污泥濃度變化范圍。目前,一般的污泥脫水中加藥量的計算基本上是由實驗用藥量加上一定的保險系數來確定一個固定的加藥量,這個加藥量一般都能保證在脫水過程中基本不跑泥,但這樣實際上浪費了不必要的絮凝劑,此外,在超過實際需要的藥量較多時,還會對濾餅從濾帶上剝離造成一定的困難。
我們以經過絮凝-脫水后的濾餅含水率作為衡量污泥脫水性能的定量指標。對于同一濃度的一批試樣加入不同水平PAM,然后經絮凝脫水后測定濾餅含水量,考察絮凝劑投加量對污泥脫水性能的影響。研究證明,幾乎在所有試驗污泥濃度下,都有一最佳加藥量,所對應的污泥濾餅的含水率最低,說明污泥的脫水率最高,污泥脫水性能最好,化學調節(絮凝)的效果最好,我們稱此加藥量為最佳加藥量。
SIC污泥脫水加藥系統正是基于以上原理,通過在線監測污泥濃度和流量,專家系統基于內部的專利加藥量曲線
和豐富經驗校正自動控制加藥量,保證添加最佳加藥量,即節約了絮凝劑,又改善了污泥脫水性能。
系統構成:
下圖給出了污泥脫水投藥自控系統原理框圖。系統包括電磁流量計、污泥濃度計、投藥主控器、藥劑計量泵、污泥泵、溶藥機、絮凝反應器、帶式壓濾機或離心脫水機等。其中虛框內為投藥自控系統,虛框外為帶式壓濾機或離心脫水機等污泥脫水常規設備。
投藥自控系統通過電磁流量計、污泥濃度計分別測量出由污泥泵輸送至絮凝反應器的污泥流量和濃度,并將這兩個信號送入投藥主控器,投藥主控器將根據已建立的最佳投藥量數學模型,計算出相應的最佳投藥量,加以轉化后送出控制信號,控制藥劑計量泵投加相應劑量的藥劑,實現投藥自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