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歐仁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
當前位置:首頁
解決方案
城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方針與對策
作者:不詳
供稿單位: 青島歐仁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次
發布時間:2008-8-14
應用領域:
現實情況表明,水資源短缺已越來越成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另一方面我國在水資源開發利用上還有一定的潛力;如果不盡快把解決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全面地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我國許多地區特別是城市將面臨水危機的嚴重威脅。這方面,黨和政府的方針應是:以節水為先、治污為本、多渠道開源,這是關系到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大計。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上述方針,根據我國城市與工業節水存在的問題,應采取相應對策及關鍵技術。
1 對策
1.1 把節約用水放在解決我國城市水資源問題的優先地位,并作為一項國策,大力加強節水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水意識
以節水為先,即將節水作為解決城市水資源問題的基本出發點和首要對策。從水資源可持續利用高度看,節約用水是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長期任務,應通過堅持不懈的節水宣傳教育,在全民中樹立對水資源的憂患意識,使節水成為全民行動和社會風尚,使我國逐步成為節水型社會的國度,其潛在作用是深遠的。
應特別注重對兒童和青少年的節水教育,開展多種形式生動活潑的宣傳教育活動。
1.2 加強全國城市與工業節水工作統一領導與管理
城市與工業節水是一項涉及面廣、情況復雜、政策性與技術性極強的工作,應實行在全國水資源主管部門統一領導下的各有關行政與行業主管部門分工負責的管理體制。以克服目前存在的政出多門、管理松馳、無序狀態,使節水工作納入科學的、以全局利益為重的統一協調的管理軌道。
1.3 全面制定和實施城市與工業節水規劃與計劃
在科學分析評價全國、各地區和城市水資源條件與用水(節水)狀況的基礎上,結合社會經濟發展要求、城市和工業生產用水特點,自上而下地制定全國及各地區的城市與工業近遠期節水規劃。規劃應明確水資源供需平衡情況、節水目標、節水指標、節水計劃與措施。更為重要的是應將節水規劃納入相應的國民經濟規劃或經濟建設發展計劃、分步實施。節水規劃目標或計劃指標應列入相應國民經濟統計序列,定期審查公布。
1.4 加強立法,統一制定有關節約用水的法律、法令和條例規定等,建立相應的節水技術法規體系
依法治水管水,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節水的統一立法,是改變目前“多龍治水”、政出多門而又無法可依、管理松馳的無序的狀態,將節水工作納入法制軌道的重要步驟。隨節水工作的深入發展,原有技術法規在數量和技術上已日顯不足,為此須從我國國情、城市與工業行業實際情況和節水實踐經驗出發,制定一系列有關節水的技術法規體系,包括標準、規范、規程、方法、指標、規定等,使之與節約用水的有關法律、法令和條例等配套實施,以便將節水工作納入科學化、制度化的軌道。其中至少應包括:
(1)基礎性節水技術法規,如名詞術語定義,節水考核指標定義、計算方法,節水指標體系等;
(2)節水統計數據與考核指標的上報、審核規程及分析評價制度;
(3)水量平衡測試方法、規程;
(4)企業用水合理化分析評價方法及實施辦法;
(5)循環用水和冷卻塔使用管理規定;
(6)城市與工業廢水回用(包括中水回用)規定;
(7)冷卻塔、循環冷卻水系統及廢水回用(包括中水回用)系統水質指標;
(8)節水裝置、器具使用規定;節水裝置、器具質量審查標準、方法及審查辦法。
1.5 水資源市場化,建立科學合理的水費體制
水資源市場化是推動節水工作最直接、最有效、最便捷的對策之一。水資源是國有資源,但從市場經濟觀點看,作為一種特殊商品,應有償使用。為此應改變傳統計劃經濟用水模式與狀態,發揮經濟杠桿的作用。其關鍵是,建立科學合理的城市與工業水費體制,以促進水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
水費體制的建立是水資源市場化的核心,應兼顧水的經濟、環境與社會效益。水費體制包括水費類別、標準(基準)系列及收費制度。應改變目前簡單化的水費類別、比較單一的水費標準,建立各種水費類別與標準,全面推行浮動、累進收費制度。水費體制的建立,應在國家有關領導部門統一領導下有計劃地逐步推行,應采取系統優化與社會公平原則,應考慮不同地區及其城市的水資源特點,應有利于提高城市供水部門的自我發展能力,促進城市供水事業的發展、水資源利用和水污染防治的良性循環。水費體制的建立是一項社會性、政策性、技術性極強的綜合性課題,應專門立項研究。
1.6 在工業節水中,研究引入節水機制——激勵機制與制約機制
目前,在我國絕大多數工業生產成本中用水成本不及1%,因此在經濟杠桿尚不能充分發揮作用之前,在工業節水中引入節水機制具有特殊重要意義。
對生產者運用節水鼓勵性對策,以激勵其節水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其節水的主人翁觀念;對生產管理者,通過運用經濟杠桿和實行節水計劃目標責任制等,以加強約束。這樣,可以補充用水(節水)計劃管理的不足。工業節水的激勵機制和制約機制具有豐富而深刻的內涵,應作為節水管理科學課題,加強研究。
1.7 提高工業用水效率
提高用水效率是工業節水的核心。從廣義上講,它體現了從提高用水系統的重復利用率、企業改革、發展生產經濟規模、生產工藝技術進步、到實行清潔生產和科學管理等所產生的全部節水效果。因此,提高工業用水效率是一項涉及面廣、科學技術性強和影響深遠的系統工程。它與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同步,不可能一蹴而就。從總體上講,提高工業用水效率,近期應側重于系統節水和管理節水,以后應逐步把節水工作的重點轉向工藝節水。有關技術措施后述。
1.8 鼓勵和提倡利用城市污水(處理回用水,包括中水)、其它低質水和海水
回用水、低質水和海水的利用,均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水質、可利用范圍、地點或地域等客觀條件的限制,應因地制宜地判別其適宜的技術經濟條件,解決好有關技術、經濟、政策、管理以至社會問題,應在取得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推行。
1.9 控制污(廢)水對水環境的污染,改善水源水質
1.10 以科技為先導,加大城市與工業節水的科技與資金投入
城市與工業節水具有豐富的科技內涵。從發展觀點看,不加強節水的科技導向和投入,將難以推動節水工作向深入持續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單純依靠目前節水技術力量也難以承受日益復雜的綜合性很強的節水任務。因此,必須提高節水人員素質,加強科學技術力量的橫向聯合,此外必須加大節水資金投入,注重節水技術經濟分析,以提高節水經濟效益。
上述各項對策是互相關聯的整體,采取這些對策是我國城市與工業集約化發展的必由之路。
2 關鍵技術
2.1 加強節水技術基礎工作
技術基礎工作薄弱,至今仍是全國、各城市和工業節水系統的突出問題,而加強節水技術基礎工作又是作好城市與工業節水工作不可逾越的首當其沖的重要環節。其主要內容有:
(1)提高節水基礎數據質量
節水基礎數據直接關系到節水統計、分析、評價是否正確和判斷的準確性。這方面須迫切解決的問題是:
• 按“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和相關統計口徑,嚴格進行節水統計中的行業分類;
• 統一節水名詞術語、節水考核指標、指標計量單位與計算方法;
• 通過統一的統計、上報、匯總和審核,確保統計資料的正確性、完整性和連貫性;
• 分析、篩選、審定各水平年(1985、1990、1995、2000年)的基本節水考核指標數據與節水水平。
(2)建立較完整的基礎數據庫
其中應包括有關水資源開采利用數據、相關宏觀經濟指標、城市和工業行業生產經濟技術指標、用水節水統計數據、節水考核指標等,使資源共享。
(3)建立各城市、各工業行業和企業的用水、冷卻水、回用水系統技術資料庫、冷卻塔技術資料庫。
2.2 完善并加強水量平衡測試工作,開展企業用水合理化分析
水量平衡測試是開展企業節水工作的基礎。原來的水量平衡測試成果已逐漸失去實際應用價值,應在新方法和規程指導下定期開展水量平衡測試工作,并切實進行用水合理化分析,判定實際用水效率與節水潛力,為開展企業節水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2.3 提高冷卻水循環利用率和冷卻效率
提高冷卻水循環利用率和冷卻效率是系統節水的主要途徑。
應根據有關法規對冷卻水循環系統和冷卻塔實行科學監督管理,以提高冷卻水循環利用率和冷卻效率。按文獻規定目標,我國各類城市的有關指標如表1所示。
![]() |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打印本頁】 |
聯系方式
—青島歐仁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前灣港路579號
郵編:266510
電話:0532-80698090
傳真:0532-80698089
網址:http://www.sdkdouren.com/
地址: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前灣港路579號
郵編:266510
電話:0532-80698090
傳真:0532-80698089
網址:http://www.sdkdour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