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利浦筒倉工程有限公司 |
當前位置:首頁
專業論文
潮州市發展節水型農業的探討 |
文件大小:格式:發布時間:2008-07-08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潮州市發展節水型農業的探討 黃澤帆   |
【全部正文】 | 摘 要 潮州市現有農業灌溉用水中存在:河流過量采砂,使引韓工程斷流時間越來越長,農業灌溉出現了供水危機;灌溉工程年久老化、嚴重損壞;渠系工程配套不全;管理體制不健全以及水污染嚴重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發展節水型灌溉農業,提高水的利用率等一些工程措施及非工程措施,以實現韓江流域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關鍵詞 農田水利 農業灌溉 節水 1 概況 潮州市位于廣東省東部,地處韓江中下游和黃岡河流域,介于東經116。23′~117°11′、北緯23°26′~24°14′之間,東與福建省的詔安、平和縣交界,北與梅州市的豐順、大埔縣接壤,西鄰揭陽市的揭東縣、南連汕頭經濟特區并瀕臨南海。全市總體地形北高南低,地貌由山地丘陵向平原逐漸過渡。 潮州市轄潮安、饒平2縣和湘橋、楓溪2區。共有51個鄉鎮、7個街道辦事處及6個國營林(農)場,936個村委會。全市總面積3614km2,其中陸域3081km2,海域533km2;總人口236.2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76.22萬,占74.59%,人口平均密度為767人/km2。市內總耕地41580hm2,其中水田31746.7hm2,旱園9833.3hm2。據統計,1997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151.5億元(當年價),人均國內生產總值6445元。 潮州市素有“水果之鄉”的稱號,尤其是潮州柑、鳳凰茶等農產品聞名于海內外。近年來,潮州市的農業生產通過不斷深化農村改革,實施“農業穩市”戰略,大力發展“三高”農業,已建立一批集科研、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農業企業,形成一批“名、優、稀、特”農業名牌產品。潮州市已實現“噸糧市”,潮安縣實現“噸谷縣”。 2 灌溉現狀 潮州市現有灌溉工程規模及灌溉面積詳見表1。 表1 潮州市現有灌溉工程規模與對應灌溉面積一覽表 面積單位:hm2 注:機灌面積加括號表示為其它工程設施的配套設施,不計在總計面積內。 1hm2=15畝 以1997年的來、供、用水水平,雖然潮州市的農業用水基本得到保證,但是目前灌溉工程仍存在以下問題: 2.1 過量采砂 由于過量采砂,主要供水源的韓江河床嚴重下切,水位顯著降低,使引韓工程斷流時間越來越長,供水保證率迅速降低,農業灌溉出現了供水危機,不得不修建了八大引韓應急提水越來緩解。經統計,僅東鳳、北關、安揭三大引韓工程1997全年斷流時間分別為83d、49d、11d。而目前韓江河床仍有繼續下切的趨勢,韓西平原灌溉工程水源問題將越來越嚴重。 2.2 灌溉工程年代久遠 由于潮州市的灌溉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筑物設計標準偏低,設施老化損壞情況嚴重,輸水能力明顯下降。 2.3 渠系工程配套不全,問題較多 灌區渠系工程未完全配套,遺留問題較多。例如管理不善,渠道淤塞,無防滲措施,渠系水利用系數較低,造成水資源極大浪費。 2.4 管理體制不健全 灌區工程管理體制不健全,未能適應市場經濟要求,人員素質較低,管理維護經費缺少,直接影響了工程的效益。尤其是農業灌溉用水還存在大水串灌、漫灌,造成灌溉毛定額偏高而浪費水嚴重。 2.5 水源污染嚴重 部分工業和生活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江河、渠道,水源污染嚴重,局部地區已出現水質性缺水。 3 必須發展節水型農業 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建立節水型社會是我國經濟建設工作中需要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政策。隨著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全市各行各業的用水量將迅速增加,在水資源緊缺與浪費水現象嚴重的情況下,農業灌溉用水量的保證將受到嚴重的制約,只有提高農業用水的利用率才能保證農業生產的發展。目前,針對潮州市農業灌溉中存在的問題,特別是解決由于韓江河床下切,水位下降,引韓工程無法正常引水造成我市韓江三角洲平原灌溉工程嚴重的缺水問題,以及渠系滲漏嚴重的山區及水質性缺水地區,必須采取一系列的節水措施,進行水資源優化配置,不斷提高水資源承載能力,改善生態環境,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實現傳統的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轉變。水利部門要轉變過去那種社會公益或社會福利部門的觀念,要改革水費計收制度,要倡導科學用水管理以及多渠道集資增加投人,確保工程維護、管理費用等一系列非工程節水措施。然而,實現農業節水工程是根本的措施。 現僅就潮州市為適應水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而進行的農業節水灌溉工程的主要規劃實施情況,簡述如下: 3.1 目標 總體規劃的目標是將潮州市建成一個節流優先、治污為本的全民節水型社會,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其中農業節水灌溉是節水型社會中主要的部分。節水灌溉主要采取工程措施和農業生產技術措施相結合來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農業生產效率。 3.2 措施 3.2.1 選用適宜的防滲材料 農業節水首要是解決輸水環節的水滲漏問題。以渠道防滲為重點,提高渠道襯砌率,以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數,并逐步向低壓管道輸水的方向發展,大幅度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數。根據國內外實踐經驗,采取防滲措施后,至少可使渠道滲漏損失量減少一半以上。 渠道防滲工程材料有灰土、水泥土、砌石、瀝青混凝土、混凝土U型管、土工膜料等多種。但經比選,由于土工膜料具有質量好、防滲性強(可減少滲漏量80%~90%)、質輕、施工方便造價低、防滲可靠性高等優點,尤其適用于潮州市地形復雜的各種渠系,有利于大面積的推廣利用。 土工膜料的施工程序主要有:a.挖筑土槽;b.鋪襯薄膜;c.填筑保護層。 3.2.2 采用節水灌溉 根據作物需水規律及當地供水條件,采取多種節水灌溉措施,有效地利用降水和灌溉水,獲取農業的最佳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 節水灌溉措施主要有:噴灌、微灌;低壓管道灌溉;節水型地面灌溉等多種措施。由于潮州市具有地形變化復雜,土壤透水性強、作物種類多等特點,而噴灌、微灌具有特別節約用水、提高農作物質量、節省勞動力而且還可以調節田間小氣候,增加近地層空氣濕度,調節溫度和晝夜溫差,減免霜凍對作物的危害等許多優點,因此決定采用噴灌、微灌作為潮州市農業節水灌溉的主要推廣措施。 噴灌系統一般由水源工程(包括水泵和動力)、輸水管網(包括控制件與連接件)、灌水器(噴頭)3部分組成。 微灌系統一般由水源工程、首部樞紐、輸配水管網和灌水器4部分組成。 3.2.3 建設韓江潮州供水樞紐 韓江流域水資源豐富,但年內分配變化懸殊,11月~次年1月為最枯期,只占全年徑流量的9.99%。區域內沒有大型水庫調節,河川徑流量利用率低,單靠從天然河道取水已無法滿足下游三角洲需水的要求。隨著經濟發展,供需水量矛盾將日益尖銳。而且韓江沿岸所有引韓供水工程均為無壩取水,80年代至90年代初各引韓工程灌溉供水均能自流。但近年來,韓江三角洲河網區無序采挖河砂,導致西溪河床下切,水位下降,三大引韓取水口枯水期外露,取水困難。部分引韓工程長時間斷流,無水沖污,使水環境進一步惡化。為此,急需建設韓江潮州供水樞紐工程,通過其合理調度,保障引韓工程的自流取水并解決設計枯水年和枯水期的用水不足,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保證本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目前韓江潮州供水樞紐工程已開始動工興建。 3.2.4 其它措施 a)調整農作物結構,推行種植效益大,耗水低的農作物; b)采用高效保水劑,提高土壤的涵養水源能力; c)提高節水管理,嚴格執行節水政策。隨著設備和科技的發展,逐步建立高效節水管理系統; d)推廣地膜及大棚種植,減少土面無效蒸發和作物無效蒸騰量、提高水分利用率; e)水質性缺水地區適當推廣污水處理回用。 f)建立有效的水價調控機制,增強全民節水意識。 4 結語 建立節水型社會,尤其是建立節水型農業,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是現代化水利優于傳統水利的重要標志。建立全民參與的節水型社會,不僅是由于潮州市水資源緊缺與浪費水現象嚴重所應采取的主要策略,也是為了實現韓江流域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為迎接我國加入WTO后農業面臨的新挑戰,潮州市只有大力發展節水灌溉,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才能提高潮州市農業的競爭力。鑒于潮州市名優水果搶先發展及規模化發展的農業新格局,必須通過及時配套建設節水噴灌工程,以推動我市節水噴灌工作的全面發展,進一步促進潮州市農業耕作技術上檔升級。而發展節水灌溉,還有利于促進人們在用水方面的思想觀念更新,促進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用水、節水、管水新機制。因此,建立節水型農業是潮州市農田灌溉乃至農業用水發展史上意義深遠的一場重大變革。 隨著廣東省水利現代化建設規劃綱要的頒布實施,其中已明確提出了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充分突出了建立節水型社會在水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地位。目前,潮州市在農業節水工程的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在新世紀之初,借助韓江潮州供水樞紐建設實施這一有利時機,在潮州市范圍內建立一個具有高科技的現代化節水農業體系是切實可行的,也是大有希望的。 作者單位:潮州市水利水電勘測設計室 |
|
|||||||||||||||
|
|||||||||||||||
|
|||||||||||||||
|
|||||||||||||||
【打印本頁】 |
聯系方式
—安陽利浦筒倉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河南省安陽市文明大道195號
郵編:455004
電話:0372-3950888 3931291 3931397
傳真:0372-3934295
網址:http://www.lipp.com.cn
地址:河南省安陽市文明大道195號
郵編:455004
電話:0372-3950888 3931291 3931397
傳真:0372-3934295
網址:http://www.lip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