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目前六大水系中有80%的水域受到污染,39%的水源已不能滿足地面水環境質量Ⅲ類標準,湖泊、水庫水富營養化程度不斷加劇。針對這種狀況和常規處理工藝的不足,各種飲用水預氧化技術應運而生。但目前常見的,包括氯氣、二氧化氯、臭氧預氧化技術均存在易于生成有毒或致癌副產物的問題;高錳酸鉀雖然不存在上述問題,但需要嚴格控制用量,否則容易造成出水色度和錳含量超標[1],因此急需尋求一種高效無害的預氧化劑,而高鐵酸鹽作為一種環境友好型的多功能水處理藥劑,越來越多的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早在20 世紀70 年代歐美等發達國家就開始了對高鐵酸鹽凈水的研究,證明了其作為高效水處理藥劑的諸多優勢:在整個pH 值范圍內都具有強氧化性,在溶液中同時存在著氧化、助凝、絮凝、吸附和消毒等多種作用,并且最終產物不會產生二次污染[2]。但存在制備難度大、成本過高和穩定性較差等問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尋求一種廉價而穩定的高鐵酸鹽制備方法,使其能夠實現工業化生產,以推動其在Z AZ水處理中的應用。我國對高鐵酸鹽的研究開展較晚,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國內一些學者針對我國的水質特點進行了大量研究,表明高鐵酸鹽在水處理中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對各種水質特點的水體均具有良好的除污染效果。同時就高鐵酸鹽制備難度高和穩定性差等缺點,提出了相對可行的改進方案[3],使高鐵酸鹽的工業化生產成為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