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紀五六十年代人類認識到甲基汞的毒性和危害性至今,分析人員一直在尋求更為簡單、可靠的分析方法。國外EPA方法中有GCAFS參考依據,是解決有機汞分析難題的可行方法。國內甲基汞檢測方法的研究起步較晚,最早的是國家環境保護局制定的水質烷基汞氣相色譜法的測定(GB/T 14204-93) ,之后該方法被國內的很多學者不斷的完善,其中以王學海報道的巰基棉富集-氣相色譜法為代表, 1997年,我國頒布了巰基棉富集-GC-ECD環境樣品中甲基汞含量的國家檢測標準(GB /T 17132 1997) 。該標準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甲基汞的檢測問題,但是該方法存在以下幾個缺點:預處理繁瑣;方法精密度差,回收率不高;峰型拖尾較嚴重;儀器的線性關系差等。1980年以后,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大量的聯用技術:氣相色譜串聯電感耦合等離子質譜、氣相色譜串聯原子熒光(GC-AFS) ,高效液相色譜串聯電感耦合等離子質譜(LC-ICP-MS) 、液相色譜串聯原子吸收(LC-AAS)等,開始運用于甲基汞的檢測,以提高數據的準確度,降低檢測限。用氣質聯用(GC-MS)法來直接分析水中甲基汞的還鮮有報道,本文嘗試了利用氣質聯用-選擇離子定量法對水質痕量甲基汞進行分析,通過空白實驗、加標回收、平行實驗等質量控制手段,取得了較滿意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