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水源水質污染的日益惡化以及新的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GB 5749-2006) 的正式實施[1],常規(guī)的飲用水處理工藝已愈顯得難同目前的水源和水質標準相適應。因此,有必要在常規(guī)飲用水處理工藝的基礎上增加預處理、深度處理或對常規(guī)處理工藝進行強化[2-3],以滿足新國標對出水水質的要求。由于飲用水處理工藝眾多,因此工藝流程的選擇是一項比較復雜的系統工程,受諸多因素的影響。目前飲用水處理工藝流程的選擇,大多依賴個別專家或供水企業(yè)運行經驗,但由于其經驗具有主觀性、個別性、局限性的缺點,使得選定的工藝流程很難全面兼顧社會、經濟、環(huán)境等諸因素或將諸因素定量考慮到整體方案中,往往僅限于某個方面,雖然實現局部最優(yōu),但難以達到整體最佳。同時缺乏系統的、定量的、全面的評價標準對選定的處理流程進行評判,因此也不利于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
針對目前飲用水處理工藝流程甑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應用模糊綜合評判法和層次分析法,建立飲用水處理工藝優(yōu)選模型,對滿足新水質標準的幾種飲用水處理組合工藝流程進行系統地、定量地、全面地評價,從而最終選出最優(yōu)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