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級滯留塘/人工濕地組合工藝處理山區污染河水
文件大。0.21MB
格式:pdf
發布時間:2014-06-22
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河水處理系統 人工濕地生態凈化技術   |
【摘要】 | 為了使貴州山區污染河水處理系統的脫氮除磷效率高、管理簡單、運行和建設費用低,根據山區河流落差大的特點,開發了梯級滯留塘/人工濕地生態凈化技術,并進行了工程示范。 |
【部分正文預覽】 | 入湖/庫污染河流是湖泊/水庫污染物的重要來源,在點源污染得到控制后,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成為加速湖泊/水庫富營養化進程的一個主要原因。河流系統是非點源污染物的主要運移通道,大部分污染物通過河流進入湖泊/水庫,因此,污染河水的處理已經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河道滯留塘技術是直接在河床上建堰攔水,通過重力沉降、植物吸收和微生物降解等作用對水質進行凈化。在污染河流治理技術中,河道滯留塘、人工濕地等生物/生態技術具有成本低、運行管理簡單、能持續發揮水質凈化作用等優點,因此該技術成為污染河水處理的優選技術。目前,河道滯留塘技術、人工濕地工藝已經開始被應用于流域規模的污染河水處理中,但是,把這兩種技術進行優化組合,在河道上建設一個復合濕地系統,用于意在保護水源地水質的山區污染河流治理中,在國內外還少見應用報道。為此,筆者開發了梯級滯留塘/人工濕地組合工藝,并進行了工程示范,對其脫氮除磷效果進行了研究。 |
|
暫無評論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