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正文預覽】 |
傳統的污水處理方法為達到降解和去除污水中污染物質的目的, 要以大量的能量消耗為基礎, 同時它還會使污水中潛在的營養價值丟失, 這是非常不經濟的[ 1] , 并且污水二級處理后進一步脫氮和除磷比較困難。
微藻是一類非常原始但卻十分重要的海洋和水生生物資源, 具有生長快、產量高、含有大量陸地生物所缺乏且十分獨特的生物活性物質、可定向培養、適應能力強、易調控等特點。利用微藻進行污水處理最早由Oswald 和Gotaas 提出[ 3] , 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在進行污水處理的同時能夠利用污水中的氮磷等營養物質, 獲得含有較高蛋白質類、脂類和糖類的藻類[ 4] , 并可利用現代高新技術, 將獲得的藻類加工成飼料用來喂養家禽、家畜和魚類等[ 1] , 或將其用于醫療保健品生產[ 5] 、化工原料生產[ 6] 和燃料制造[ 7] 等,為人類解決能源、健康、環境和糧食四大問題提供了一條全新而有效的模式, 既經濟又有效, 是一種集污水處理與利用相結合的污水資源化生物工程[ 8] 。
藻類固定化技術起始于20 世紀80 年代, 早期主要用于生化生產和提供能源[ 9] 。而藻類固定化技術在污水處理方面的應用, 使藻類反應器具有藻類密度高、反應速度快、耐毒害能力強、運行穩定可靠、微生物流失少、產物易分離、能純化和保存高效菌株等優點, 并且其在污水深度處理和氮磷去除方面也具有獨特的優點[ 10O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