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含油污水(油田采出水)又稱采油廢水或采油水,是油田在采油過程中隨原油一同采出的地層水,經過油氣分離和脫水處理后脫出的廢水。由于地層不同、采油過程不同,采出水的成分十分復雜。我國大部分油田目前采用注水方式采油,油田采出水經處理之后再回注地層[1-2]。隨著油田開發的進行,原油含水率不斷上升,國內各油田均進入了高含水開采期,原油綜合含水率一般都在70%~80%以上,有的油田甚至高達90%,油田采出水比重不斷加大[3-5]。
新疆油田經過50 多年的開發,目前年產油量超過了1 000×104 t。截止2010 年底,新疆油田實際產出含油污水約4720×104m3·a-1,實際處理污水4654×104m3·a-1,處理率98.6%;回注(回用)量達到4 043×104m3·a-1,污水利用率為85.6%。新疆油田大部分地區地處沙漠腹地,水資源匱乏,地下水含量直接影響地表植被生長。油田含油污水如果不經處理而直接排放,不僅會造成土壤、水源的污染,對生態環境造成危害。時,油田注水只能通過開采稀缺的地下水資源作為注水水源,水資源浪費嚴重。通過改造已建某集中處理站污水處理系統使得污水處理后用于油田注水,替代清水水源,可節約地下水資源,降低了石油開采能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