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正文預覽】 |
青霉素廢水有機物濃度高, 并含有高濃度硫酸根及表面活性劑, 處理難度較大。國外對青霉素廢水一般多采用好氧生物處理, 因其廢水污染物濃度太高, 一般需稀釋 10 倍左右才能進入生物處理裝置。好氧生物處理基建投資高、電耗高, 因此近些年來國內外科研院所都在探索采用厭氧生化法處理青霉素廢水。在這方面華北制藥集團和原機械部第七設計研究院等單位做了大量工作。我們先后進行了青霉素廢水厭氧消化毒性試驗研究 、 上流式污泥濾床處理青霉素廢水厭氧負荷試驗研究 、 青霉素廢水物化預處理試驗研究 、 1231 測定方法試驗研究 、 SBR 法處理青霉素廢水試驗研究 五項課題。通過試驗我們認為青霉素廢水中的 SO42- 、 1231 或 PPB 嚴重抑制厭氧生物的正常代謝。無論是通過物化法或生物法將其去除, 其運行費用及運行可靠性都難以被用戶接受。SBR 法是一種兼氧生物處理工藝, 具有厭氧和好氧生物處理的協同作用, 20世紀 70 年代起, 美國 Natra Dame 大學的 Irv ine 等就在實驗室對 SBR 的機理作了研究, 其理論要點就是利用兼氧菌群中酸化細菌、低級霉菌繁殖速率高這一特性, 提高凈化效率。而國外的最近研究結果表明 SBR 工藝中微生物的增殖為典型的非平衡增長, 活性污泥系統非平衡增長理論為解釋 SBR 的處理機理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我們采用 SBR 法處理青霉素廢水實現高進水濃度( COD> 10 000 mg/L) , 高容積負荷( 5 kgCOD/ ( m3!d) ) 。SBR 法處理青霉素廢水試驗研究成功后, 又經數年的努力在工程應用中, 驗證了試驗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