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正文預覽】 |
J. Bezdek 在1994 年的一篇文章中對模糊方法和概率方法分別進行了討論[ 1] , 隨后L. A. Zadah 在文章中提出模糊方法和概率論是相互補充而不是相互對立的關系, 為模糊概率法的產生奠定了理論基礎。在2000年的國際模糊系統會議上Amir H. Meghdadi 和Mohammad- R. Akba- rzadeh - T 等提出了模糊概率法及模糊系統的概念[ 2] 。Ikuta, A. , Ohta, M. ,Og aw a, H. 等利用Fuzzy 概率法對視頻顯示終端環境聲音和電磁波之間的相關性進行評估[ 3] , Xiao SX, LuEL 則利用Fuzzy 概率法對離散隨機變量的數學期望進行計算并且取得了較滿意的結果[ 4] 。
對于多要素環境系統作環境質量綜合評價, 汪家權等提出Fuzzy- Grey 模型[ 5] 。主要考慮: 環境質量的評價等級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 而且它的劃分和歸屬是一個模糊問題; 但考慮到區域環境內選擇監測點位的方式和指標實測值在各分段區間內的點位數具有隨機性, 上述模型需要進一步改進。上述情況下, 對區域環境的環境質量作綜合評價用Fuzzy 概率法討論比較恰當[ 3] 。因此, 本文以淮北地區為例, 利用Fuzzy 概率法嘗試對其地下水質量作綜合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