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正文預覽】 |
規劃一般是指對未來進行整體性、長期性、基 礎性問題的思考 [1]。規劃過程本身并不是決策,而 是一種支持決策的過程 [2],涉及的問題通常具有綜 合性和復雜性等特點。規劃過程往往涉及到各方利 益的平衡與協調,人與自然的協調越來越成為規劃 設計的核心理念。早在 1969 年,著名規劃設計專 家 Ian McHarg 就提出“設計結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的思想,即規劃本身需要綜合考慮與自然 和社會系統的協調 [3]。這種尊重自然的規劃設計理 念逐步得到重視,如在景觀規劃中,需要綜合考慮 地形、土壤、水文、氣候、植被和棲息地等因素; 在土地利用規劃中,需要綜合考慮地形、地貌、氣 候、土壤、植被、河道水系、土地利用、城鎮交 通、鄉土文化等因素 [4];在區域規劃中,需要考慮基 礎地理信息、土地利用、社會經濟等數據進行綜合 分析 [5];在水利規劃中,同樣需要綜合涉水相關數據 用于水利規劃與設計 [6]。規劃對空間數據的需求正 在大大增加,要求也不斷提高。空間數據基礎設施(Spatial Data Infrastruture, SDI)能保證地理空間數 據的一致性、兼容性或可轉換性,實現一次生產、 多次使用?臻g數據基礎設施分廣義和狹義 2 種概 念,廣義的 SDI 是指地理空間數據獲取、處理、存 儲、分發、利用等過程所必需的各種技術,政策, 標準和人力資源的總稱,狹義的 SDI 則是指滿足一 定質量要求的空間和專題數據的數據庫和信息庫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