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質量是有機物的重要特征,它不僅表征了 有機物尺寸的大小,而且還與水處理的效果有密切 的關系,因而成為水質分析中的重要檢測項目。目 前測定分子質量的分布有2種方法:超濾膜法和凝 膠色譜法。超濾膜法簡便,無需昂貴的分析儀器,因 而成為國內廣泛采用的測定分子質量分布的方 法[1]。但是,超濾膜法有許多缺點,例如,所需的水 樣量大,測定結果受人工操作的影響很大,無法得到 有機物的精確分子質量數值,而只能反映其存在的 大致區間。凝膠色譜法,即High Performance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HPSEC),所需的水樣量很少,可精確反映有機物的分子質量,而且不受人 工操作的影響,因而在國外逐漸成為測定分子質量 分布的主流方法。凝膠色譜法最為詬病之處在于它 的檢測器。目前在水處理中,廣泛使用的是紫外檢 測器,也有采用熒光檢測器。但這2種檢測器只能 反映水中某些有機物,而非全部有機物。例如,紫外 檢測反映在254nm(也可在其他紫外波長上)響應 的有機物,這些有機物通常是腐殖酸類的疏水性有 機物,而水中的另外一類有機物,即親水性有機物, 由于它們對紫外的響應很弱甚至沒有,因此,紫外檢 測器較難或無法反映這類有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