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桐鄉市果園橋水廠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處理工藝,為了強化處理效果、降低制水成本、減少環境污染,對飽和生物活性炭進行了再生。通過檢測,再生炭的碘值恢復率達90%以上,亞甲基藍值恢復率接近90%,強度略有下降,但仍高達93%,灰分增長了91.5%。再生炭運行當月CODMn去除率高達 78.4%,運行半年至今去除率仍達50%左右,處理效果接近新炭水平。采用再生方式比全部更換新炭節省費用50%以上。最后闡述了飽和活性炭再生利用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
【部分正文預覽】 |
果園橋水廠是國內較早采用臭氧活性炭工藝的制水企業,深度處理一期工程規模為8 萬m3 / d ,2002年7 月開工,2003 年3 月通水調試,同年5 月正式投入運行。一期活性炭濾池的面積為480 m2 ,分為10格,其中7 格采用1. 5 mm 柱狀炭,3 格采用8 ×30目破碎炭,均為煤質顆粒活性炭,炭層高度1. 8 m。
至2006 年下半年,一期活性炭的使用時間已達三年半,期間的運行效果表明,其去除氨氮、CODMn 、色度、臭味等的效果十分明顯。然而受其自身特性的制約,隨著使用時間的推移,碘值、亞甲基藍值等反映吸附性能的指標逐漸弱化,處理效果下降。根據對水質數據以及吸附指標的系統分析,不論從水質還是從活性炭本身的吸附性能來看,果園橋水廠一期活性炭濾池的兩種活性炭都已基本吸附飽和,雖然近期尚能滿足生產要求,但抵抗沖擊負荷的能力已大大減弱,從保證供水安全性的角度考慮,決定對活性炭予以再生。
果園橋水廠于2006 年12 月至2007 年4 月對一期1 # 至5 # 五格濾池中的1. 5 mm 柱狀活性炭予以再生,共計再生顆粒活性炭480 m3 。第一池再生顆粒活性炭投入運行已半年有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