羥基自由基活性氧用于中水處理
【中文關鍵詞】 | 羥基自由基 中水處理 環境友好   |
【摘要】 | 羥基自由基在液相中的氧化電勢為 2.8 V,能夠破壞微生物通透性屏障,破壞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質、酶和核酸,導致病原微生物的死亡。 在現場進行的中水滅菌實驗中,當藥劑質量濃度為 38.2 g/L,投加量為 0.14 kg/t 時,大腸桿菌殺滅率可達到 99.9%以上。同時,水體中的 COD 降低 50%、NH3-N 降低 35%。羥基自由基制備原料為空氣、水和電解質溶,在常溫常壓條件下進行,無三廢排放,兼具安全性和環境友好性。實踐證明:它是替代氯氣消毒的優選消毒品種。 |
【部分正文預覽】 |
中水由污水處理廠生物氧化系統產出,水體中大腸桿菌一般在106~107 數量級范圍內, 傳統的消毒方法主要采用投加次氯酸鈉、氯氣、二氧化氯、臭氧等。較新的消毒方法有熱處理法、膜過濾法、紫外消毒法、低溫等離子消毒法、光催化消毒法。 氯氣是應用最廣泛的消毒劑,主要依靠氯氣溶解于水中產生的次氯酸的滅菌作用,由于同時伴隨三氯甲烷等有害物質的產生,因此,其投加量必須加以控制。臭氧能夠氧化去除難以生物降解的有機物而不產生有毒副產物,但臭氧不穩定、易泄漏、易分解、操作要求高、設備復雜、運行成本高〔1〕。 二氧化氯被稱為“第四代”廣譜殺菌劑〔2〕。 而使用二氧化氯會帶來兩類副產物:一類是被其氧化生成的有機副產物;另一類是本身被還原而生成的無機副產物。目前研究較多的二氧化氯的副產物主要是亞氯酸根和氯酸根,其毒理學影響較大。 亞氯酸根引起動物的溶血性貧血和變性血紅蛋白血癌,可能抑止血清甲狀腺素的作用,引起胎兒大腦和小腦重量下降,神經行為作用遲緩,細胞數下降,皮膚增生〔3〕。熱處理法價格昂貴,適用于處理一些要求高、有危險性的廢水。膜過濾法的原理是通過物理篩分截留、膜表面或內容結構的吸附、在膜表面形成濾餅的截留作用等實現對水的處理。其缺點是孔易堵塞,膜易積垢,能耗高,化學藥劑昂貴。紫外線消毒法滅菌效率高,作用時間短,但其設備投資高,電能消耗大,管理維修麻煩,抗懸浮固體干擾能力差〔4〕。國外將半導體光催化用于化學毒劑消毒始于1995 年,國內張建宏等〔5〕將光催化原理作為軍用毒劑的消毒方法進行研究,目前只處于研究階段,廣泛應用于飲用水及中水消毒尚待時日。 目前,藥劑消毒依然是消毒的主要手段,消毒藥劑主要為氯氣、二氧化氯。盡管二氧化氯相對于氯氣已經在滅菌效果、安全性上有了很大的進步,但由于其不能徹底脫離氯元素,因而在其消毒過程中仍然會伴隨著含氯有毒副產物的產生。同時,長期使用含氯的單一滅菌劑,使病原微生物產生抗藥性,病原微生物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另外,水體中含有氯離子,用中水綠化灌溉時,氯的殘留物長期積累,對草坪、花卉、樹木等會造成傷害。在奧運會期間,北京五環路以內禁止使用氯氣直接消毒,而采用羥基自由基活性氧取代氯氣對中水進行消毒,其特點是原料簡單,主要是空氣、水和電解質溶液,工藝過程是在常溫常壓條件下進行,無任何三廢排放,因此筆者從應用實例對該工藝技術作一介紹。 |
|
暫無評論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