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垃圾貼上“身份證”,制定“行程表”,智慧平臺“千里眼”實時監控河流……記者近日探訪了有浙江“母親河”之稱的錢塘江源頭。一周之前,這里經受了南方強降雨帶來的洪災侵襲。
智慧平臺“長出”實時監控“千里眼”
位于錢塘江源頭的浙江衢州,近日連續遭遇三輪強降雨襲擊。如今,在衢州廟源溪,遠處群山疊翠,近處清泉淙淙。
“這次洪災強度大,積水快,村里的主干道被沖毀,幸好鄉政府綜合信息指揮中心及時發現,緊急疏散車輛,封鎖了道路,減少了損失。”錢江源頭的開化縣齊溪鎮大龍村村民告訴記者。
在衢州,空中有一雙看不見的“千里眼”實時監控著河流水位、重要路段和地質災害點險情,并將“大數據”全部匯總到鄉鎮綜合信息指揮室。
鄉政府綜合信息指揮中心是衢州抗災體系的重要一環。該中心統一調配鄉村干部、全科網格員、志愿者等3000余人深入防汛一線抗洪救災。
“衢州市各地區通過視頻監控,監視河流水位、地質災害點險情,各村一線干部收集信息,再由綜合信息指揮室及時分流交辦并指揮調度,最大程度地避免了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衢州市治水辦業務處處長周志剛說。
源頭垃圾分類疏清小微水體
在衢州開化縣村頭鎮,洪水過后,河道沿途的樹枝上、河流中沒有往日的垃圾成山,河水清澈見底。這主要得益于當地的垃圾分類。
在村頭鎮,一到周末,垃圾兌換超市前就排起了長隊。村民們把家中的空易拉罐、礦泉水瓶、廢電池等廢棄物整理出來,兌換成鹽、黃酒、洗潔精等日常用品。據了解,開化全縣累計兌換商品已超過4萬件,已設垃圾兌換超市的村莊回收垃圾量減少近1/2。
衢州境內河流眾多,支脈龐雜,如何提升水質成為難題。衢州通過河岸源頭的垃圾分類,使疏清山塘、河道等小微水體成為現實。
垃圾袋編號分類,給垃圾貼上“身份證”;定時定點投放,給垃圾制定“行程表”;定期督促檢查,為農戶立下“清潔榜”……低成本可復制的方式,實現了垃圾從源頭“無害化、減量化”處理。
據了解,到2017年年底,衢州城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覆蓋率將達到70%以上;到2020年,全市城鄉垃圾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能力將顯著增強。
“智慧治水”武裝河長巡河
2016年,衢州市9個“水十條”國家考核斷面、7個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全部保持100%,水質改善幅度居浙江全省之首。
衢州柯城區萬田鄉黨委書記余志華自2014年成為鄉級河長之后,巡河、護河成了他的重要工作。通過巡河,他快速將汛情記錄在河長制App,巡河軌跡實時上傳,洪水情況及時呈現。
記者了解到,衢州市開發并推廣河長手機App系統,通過系統,各級河長巡河檢查、公眾舉報受理、接受上級“河長”指令等,實現智能化動態管理。目前,該市已有1600多名各級河長下載使用了河長手機App系統。
智慧防汛,智慧水利,智慧環保,智能化管理……如今“智慧”二字貫穿衢州“五水共治”當中。
“我們借助環保大數據建立起覆蓋全市的環保預警監控體系。”衢州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水質提升之后,利用“智慧環保”平臺,進行長效管理,做到及時預警、及時發現、及時處置。
中國水工業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中國水工業網合作媒體或互聯網其它網站,中國水工業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