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難度最高、風險系數最大”的裝置大檢修期間,中國石油大港石化公司面對京津冀環境治理“大考”,敢于向污染防治“亮劍”,敢于作出環境治理“四不”承諾,敢于向公眾敞開大門,彰顯了企業的社會責任和環保自信。
6.5世界環境日前,首次實現連續三年長周期運行目標歷史性突破的大港石化,以開放的心態亮出“底牌”,誠懇邀請天津地方政府部門領導、人大代表及油區居民代表,走進熱火朝天的裝置檢修現場,共同見證大港石化打造全流程綠色生產企業的決心和意志。
“四不”綠色承諾讓民眾放心
“大家知道,煉油裝置停工、檢修、開工過程屬于非穩態,幾百個塔、容器,上千條管線都要經過吹掃、除臭、鈍化后打開檢查維修,稍有控制不當,很可能造成一定的環境影響,居民關注度高,也是環境問題高發的極度敏感階段。為嚴防環保風險,我們堅決履行‘油不落地、氣不上天、聲不擾民、塵不飛揚’綠色檢修承諾,精心呵護美好生態家園,與京津冀民眾共享碧海藍天。”大港石化副總工程師胡乙川的話語擲地有聲。
據不完全統計,大港石化裝置停工、檢修、開工期間,預計多回收廢氣3萬立方米、廢油60噸,節水2萬噸。
油不落地:不惜代價全密閉回收。大港石化生產運行處處長張寶森談到,此次大檢修,公司不惜代價,投資300余萬元,新建回收廢油地下罐等臨時設施7臺套,僅鋪設臨時管線就達4000多米,并對34種1.2萬噸物料,逐一明確退料時間、去向、數量、儲存和凈化處理方式,以寧可犧牲時間效益,也要確保清潔環保的原則,全力確保裝置物料分類全密閉回收至指定儲罐處理,不讓一滴油外漏,用心打造綠色檢修。
氣不上天:“關押”廢氣清潔除臭。大港石化投資1000萬元,對400余臺設備采用密閉循環、冷凝回收技術進行清洗除臭,產生的廢液密閉輸送至高濃度廢水處理裝置和污水系統處理,嚴防異味溢出。對裝置蒸汽吹掃廢氣,采用“除臭+兩級冷凝”技術,凝液經過提取液氨、硫磺產品后凈化處理,不凝氣密閉輸送至火炬焚燒,變成CO2和水蒸汽,實現全過程全密閉清潔處理、清潔排放。檢修期間,大港石化還將每天對廠區周邊12個敏感點位開展3次監測,分析環境變化,及時排查解決問題,杜絕污染事件發生。
聲不擾民:隔音消音錯峰作業。針對檢修期間正值中、高考敏感時期,這個公司投資50余萬元,對30多處裝置敏感噪聲點源,通過加裝隔音罩、消音器和吸音材料等措施進行防護,有效控制噪聲傳播。同時,科學安排施工計劃,錯峰作業,禁止夜間、敏感時段進行噪音作業,最大限度地減少噪聲污染。
塵不飛揚:下鋪上蓋密閉存放。大港石化對施工現場的砂石料、土方,采用防塵網覆蓋、噴濕作業、臨時毛化或及時硬化處理,運輸過程采用下鋪上蓋的方式封閉運送等措施,避免揚塵污染。對催化劑裝卸過程進行真空抽吸,并實施噴水降塵,避免粉塵污染。同時,對檢修廢料分類分區存放,及時交由專業公司合規處置。投資22萬元,現場布放特制垃圾墩袋,存放生活垃圾,確保施工現場文明整潔,做到“塵不飛揚”。
此外,大港石化主動接受政府及社會公眾監督,在駐地電視臺、有關網站等新聞媒體上播發檢修通知,公布環保工作方案,公開投訴電話,及時宣布環境監測結果,誠懇接受社會監督,開放透明,用心打造綠色和諧企業,用心打造讓公眾放心,敢于擔當、誠信文明的國企品牌。
將污染關進“科技”的籠子
面對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的“大考”,大港石化作為國有企業的一員,始終以科技為利劍,圍繞企業“三廢”治理難題不斷“亮劍”,傾盡全力抓好全過程綠色生產,實現裝置從生產到停工檢修的“全生命周期”綠色環保,助力京津冀污染防治,傾心呵護碧海籃天。
污水——循環利用。“在污水處理上,大港石化針對煉化高濃度含油廢水,研發微生物處理技術,將自然界中的微生物菌群進行特殊篩選、培養、馴化,形成獨特菌種,專噬高濃度廢水中的污染物,使其分解、降解,將COD從20000毫克每升降至500毫克每升以下,效果顯著。”大港石化萊特公司經理孫洪泉向記者介紹。
經過微生物技術處理的污水,再利用超濾反滲透、臭氧氧化等技術深度處理,將其凈化為可用于鍋爐發汽的除鹽水回收利用,高濃度含鹽水進入濃鹽水裝置除鹽,將COD降至40毫克每升以下后達標排放。2016年共回收處理污水113萬余噸,污水回用率超過76%,實現了污水的循環利用與節能減排。
廢氣——變廢為寶。廢氣伴生在煉油生產的全過程,不僅有害,更是公眾深惡痛絕的“異味”氣體。為最大限度回收廢氣,使其變廢為寶,大港石化不惜斥資重金,將原每年5000噸硫磺回收裝置,擴能為每年1萬噸,把廢氣中污染環境的“惡臭”氣體硫化氫轉化為高效產品硫磺,回收率達到99.8%,每年回收硫磺7000余噸,實現了保護環境與創效雙贏。同時,引進先進的濕式煙氣洗滌技術,使催化裝置煙氣二氧化硫濃度從每立方米250毫克降至每立方米20毫克以下,每年減排二氧化硫約200噸,為呵護京津冀碧水藍天做出了積極貢獻。
固廢——點石成金。追求無止境,大港石化在環保上力爭做到精益求精。污泥是污水處理中分離出來的油泥水混合物,一度成為困擾企業廢渣處理的難題。大港石化埋頭鉆研,持續推進自主技術攻關,創新實施“三泥”霧化進入焦化回煉技術,不僅每年節約蒸汽1000余噸,而且減排“三泥”3000余噸,實現了油泥100%回煉。
另據了解,2016年,大港石化環保技術攻關再創佳績,成功研發“熱化學洗滌+離心分離”罐底油泥處理技術,全年處理油泥2625噸,為企業罐底油膩探索出了一條無害化處理之路。今年以來,大港石化自主研發的超聲波破乳老化污油處理技術又獲突破,目前已進入現場試驗階段,該技術具有分離時間短、反應溫度穩定、不出現二次污染等優點,有望在老化污油處理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6億環保巨資助力綠色京津冀建設再升級
從綠色理念到綠色行動,從綠色生產到綠色檢修,大港石化綠色發展腳步不斷加快;從環保新標準到生態新要求,從做好當前到謀劃未來,大港石化逐夢綠色的腳步從未停歇。
據了解,截至2016年,大港石化產品質量升級9年內實現“三連跳”,汽柴油產品100%達到國Ⅴ標準,并成功生產95#京Ⅵ標準汽油直供北京。2016年12月至今,累計供應量達到10.5萬噸,成為中國石油首批供應北京市場京Ⅵ標準油品的企業之一。
面對當前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攻堅重任,大港石化在認真落實國家環保政策法規,持續推進產品質量升級的基礎上,斥資1.78億元,重點實施VOCs減排、氮氧化物治理等12大環保專項提標改造工程,打造環保管理升級版,為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再出重拳,以實際行動回應民眾關切。
為進一步升級產品質量,大港石化計劃再投資2.3億元,建設25萬噸/年催化輕汽油醚化和10萬噸/年烷基化裝置,使汽柴油產品質量全部達到國Ⅵ標準,切實打造企業產品綠色品牌。
此外,為推進節約低碳發展,大港石化還計劃投資1.97億元,實施節能節水改造、資源回收利用等24個項目,預計實施后,全廠綜合能耗降低4.75千克標油/噸,能耗指標將進入中國石油先進行列。屆時,大港石化將以更強的綠色競爭力在京津冀環境“大考”中展現更大作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