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數據統計,2016年以來,涉及環保領域的并購重組事件已有50余起,并購交易總金額近300億元。
業內人士指出,在綜合治理成為環保產業趨勢的大背景下,龍頭公司獲取訂單上更具優勢,優勢平臺型企業受到企業青睞,海外并購則成為企業實現外延式增長的驅動力,技術與品牌成為追逐對象。
平臺型企業受青睞
從并購類型看,環保類上市公司并購主要有三個方向,橫向一體化、縱向一體化和平臺化。Wind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中原環保、興源環境、三維絲、東方園林等以橫向一體化整合為重組目的,通過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方式“跑馬圈地”,以打造綜合性環保服務商。
三維絲表示,公司定位環保綜合服務商,以打造一體化“潔凈工廠”為目標,通過外延并購不斷拓展業務,積極轉型;萬邦達則提出通過5年時間發展為全方位服務、全壽命周期服務、多工業領域覆蓋及多元化發展的綜合性環保服務商。
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吳舜澤稱,未來環保產業將從傳統的水和大氣相關產品和服務發展為水、大氣、土壤、固廢等相關產品和服務全面發展的產業結構,從以產品為主逐步向以服務為主的業態轉型,環保服務將從單一要素、單一環節逐漸發展為環保產業鏈上下游及橫向整合,提供一站式服務的綜合環保模式。
以天壕環境為例,公司擬支付現金3.56億元、并以8.24元/股發行股份,合計作價8.8億元,購買北京賽諾水務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同時擬向湖北國資運營、蘇州厚揚啟航、新疆灃華盛鼎和公司董事肖雙田發行股份,募集資金不超過5.24億元。收購完成后,上市公司將在整合標的資產的基礎上,結合內生、外延并重的發展方式,客戶提供“水、電、氣”一體化解決方案,成為環境綜合投資服務運營商。
光大證券研報認為,在綜合治理成為環保產業趨勢的背景下,行業內龍頭公司更有優勢,未來環保行業將越來越向優勢平臺型企業集中,看好海綿城市、監測環評、危廢處理三大行業的投資機會。
海外并購增勢強勁
上半年,環保領域所涉及的并購交易總價值近300億元。其中,海外并購交易額150億元,約為上半年總并購額的一半。而去年海外并購總交易額僅51億元,海外優質環保資產受到青睞。總體來看,技術導向較為明確,上市公司主要通過橫向一體化與縱向一體化加強并購整合力度,發揮并購的協同效益。
近期環保行業海外并購事件頻發。巴安水務公告擬收購瑞士水務21.6%股份。瑞士水務的技術來自以色列IDE公司,擁有海水淡化膜技術和低溫多效海水淡化技術(MED)以及廢水零排放處理技術(ZLD)。公司表示,收購瑞士水務的股權,是繼其去年收購奧地利KWI公司100%股權后的又一次資本出海,將進一步完善公司海水淡化技術的產業鏈。
蘇交科擬收購美國最大環境第三方檢測機構TestAmerica。公司表示,收購完成后將積極利用TestAmerica已有的技術和經驗,增強公司在環境檢測行業的經驗水平及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推進公司搭建大檢測平臺的戰略,實現跨越式發展。
此外,天翔環境擬向交易對方以40元/股發行4249萬股,作價17億元,購買德國BTW公司100%股份。BWT為一家工業過濾和分離、水處理設備與系統解決方案綜合供應商,業務涵蓋七大板塊,在全球相關市場享有良好的聲譽。通過本次交易,天翔環境可引入BWT先進技術,豐富現有產品結構,開拓國內市場。
普華永道中國北方區企業并購服務部主管合伙人錢立強指出,近年來中國企業海外并購越來越傾向于對技術、品牌和專業的追逐。未來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活動將持續強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