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合作推動加強食品飲料行業生產過程管理監控
廣泛征求行業意見 分階段修訂并推廣標準
中外專家攜手引入國際先進經驗與標準
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 與默克中國于12月1日在上海舉行了“生產,用好水”自愿性標準宣講會,發布該標準),并向與會的近100名食品飲料企業代表征求專業意見。
默克是為食品飲料行業生產和檢測提供相關產品和服務的全球領先企業。德國國際合作機構(以下簡稱GIZ)是長期致力于中國可持續發展,幫助提升中國法規等基礎建設的合作伙伴。GIZ和默克,基于雙方提高中國食品質量和用水安全的共同目標,從2014年7月正式開展合作,成立了以在中國飲料行業開發新的自愿性生產過程標準為目標的公私合作項目。
據GIZ介紹,該項目共計投資40萬歐元,德國政府與默克分別投入20萬歐元。項目組邀請了國內資深的飲料生產和食品檢測領域的專家成立了標準撰寫小組,經過1年半的國內外法規對比梳理和國內企業現狀調研,“生產,用好水”自愿性標準目前已經初步成型。項目組希望能借此標準,給國內企業提供全球先進的過程管控經驗,并回應中國消費對“食品安全”的訴求。
標準撰寫專家,中國農業大學高彥祥教授,在食品行業擁有豐富技術開發和質量管理經驗。他給在場的與會者分享了中國飲料企業目前的生產現狀以及企業對生產管理的訴求。高教授說,雖然目前我國食品的國家安全標準已經相對完善,基本上和國際法規體系接軌。但是在生產過程監控方面,由于每個企業的實際情況不同,很難統一管理。GIZ和默克發起的這個生產過程標準順應國內飲料企業“加強和規范生產過程”的訴求。“我很高興加入這個標準的編撰過程中,并給國內飲料企業分享先進的過程控制措施和檢測方案。”高彥祥教授評價道。
廣東省疾制中心衛生化驗所副所長陳秋霞女士也是標準編寫專家之一。她表示說,國家也越來越關注食品的過程安全。最近,衛計委聯合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和其他相關單位,正式著手起草新的食品生產過程規范(GMP)。 GIZ和默克發起的這個生產過程標準側重于食品最重要的原料,水的質量管理,可以作為GMP的補充。同時,GIZ作為德國政府下屬公眾機構,幫助引入了歐洲標準中對食品的微生物和理化風險的監控方法到標準中,更好地幫助國內企業借鑒和運用國際先進管理方式和標準。
默克生命科學大中華區總裁冼偉樺表示,這個自愿性標準借鑒了最新的ISO, DIN, EPA等國際法規體系的理念和方法,同時也兼顧了國內企業的實際生產水平。該標準的“過程控制”理念,在項目初始階段就得到了一些國內領先飲料企業的支持。以怡寶,康師傅,匯源為代表的自愿企業團,積極的加入到我們的標準制定過程中,給標準的建立提供了很多現實基礎。我們希望在將來的標準修訂和推廣過程中能夠得到更多的企業的關注和支持。
GIZ項目主任石樂表示,此次在水的領域的合作是對自身眾多實施項目的新的補充。GIZ作為經合部委任的官方合作伙伴,在全球范圍內為企業提供可持續性發展課題的服務。此項目作為“對環境、可再生資源的保護”的代表,會“促進我們的生活更健康,促進可持續發展。”
據悉此次會議上發布的是標準草稿,會后標準編寫小組將基于現場企業的意見進行修訂,并在標準自愿企業團中進行標準初稿的試運行。預計明年二季度,標準的最終版將會定稿。之后,項目組將在全國更廣泛的范圍內推廣“生產,用好水”自愿性標準。將該標準和過程控制的理念真正推進到國內更多中小規模的飲料企業中,并且企業通過執行該標準提高了產品的安全水平,是該項目的最終目標。該項目若在明年取得預期的進展,GIZ和默克均表示會考慮進一步加強合作,擴大標準的觸及范圍。
關于默克
默克是一家領先的科技公司,專注于醫藥健康、生命科學和高性能材料三大領域。全球約有5萬名員工服務于默克,他們致力于推動技術進步,改善人們的生活,從應對癌癥或多發性硬化癥的生物療法、應用于科學研究和生產的尖端系統,到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視的液晶材料。2014年,默克在66個國家的總銷售額達113億歐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