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近日發生的自來水苯超標事件,使飲用水安全問題再次繃緊公眾神經。在15日結束的國家“水專項第一階段主題評估會”上,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敏教授說,我國已初步建立了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體系,“十二五”期間將繼續完善技術體系,支持重點流域示范區飲用水質全面達標等。
針對目前水污染事故頻繁發生、監管技術體系不健全等突出問題。楊敏說,水專項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研究與示范主題,通過關鍵技術研發和集成、應用示范,構建針對水源保護—凈化處理—安全輸配,“從源頭到龍頭”全過程的 工程技術體系,以及以風險評估為基礎、多層次的監管技術,不斷提高我國飲用水安全保障能力等。
據悉,在“十一五”期間,水專項飲用水主題共研發了120項關鍵技術、76項示范工程,涉及4000萬人的飲用水安全;研制了48類產品裝備,申請專利385項,其中112項已授權。
蘭州、杭州等地的自來水污染事件源于城市水源地受污染。因此,楊敏等專家建議,要堅持水源保護優先,加大對水源的監管及對上游產業布局的干預力度;長江、黃河是我國最主要的水源地,要加強對大江大河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的研究;提升飲用水業務化監管能力和水平,防止突發性事件的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