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不期而遇的狂風暴雨,阻擋了人們前行的步伐:2013年9月13日,對于很多在上海工作學習或是偶然出差、過路的人來說是將成為值得銘記的日子:平常1.5小時的路程,居然經(jīng)歷了4.5小時……上海這座不夜城,9.13是座無眠之城!
大凡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被堵在風雨中:或在地鐵;或如蝸牛爬行的公交;或開著私家車擔心是否能趟過深水區(qū);或待在出租車里,看著不斷上跳的數(shù)字,卻窩著不動,讓人著急上火!告急:
暴雨預警:三年來首“紅”;
浦東:積水沒過膝蓋,80多條道路積水;
打浦路隧道:東向西全線堵塞;
地鐵6號線供電故障、2號線設備失靈;
……
這是上天“紅色暴雨”對上海市政管網(wǎng)系統(tǒng)、建筑的給排水的突出檢查,結(jié)果:
許多地方成為澤地;市政、建筑地下管網(wǎng)不堪一擊,城市建筑給排水告急!這是市政繞不開的問題:或是歷史遺留;或是畸形面子工程;或是獻禮工程,違背自然規(guī)律的怪胎……
無論如何我們必須直面嚴峻的現(xiàn)實:9.13市政設施保衛(wèi)戰(zhàn),不能承受紅色暴風雨之重;
2010上海世博會“城市的讓生活更美好”,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美麗中國”,肯定不是指交通癱瘓如此“狼狽”城市。
一場暴雨:
拷問市政建設給排水系統(tǒng)工程;
拷問政府在突發(fā)情況(自然災害)的應急能力;
拷問民眾的應急避災知識、實戰(zhàn)技能;心理承載力;
……
人們在遭遇堵塞之苦時,不僅要問:為什么上海市第一條1995年投入運營的軌道交通一號線沒有如此窘境,答案:是德國人設計;
德國人是以精準著稱的;青島德國造下水道“寬敞到可以跑解放牌大卡車”,按照100年的高標準設計,建設青島地下管道用了17年……很多“老青島”都認為,青島一直被認為是中國最干凈的城市之一,正是德國造排水系統(tǒng)遺留的財富。這是早期工業(yè)時代傳奇,長遠、科學城市規(guī)劃的典范——如今,每每有城市內(nèi)澇發(fā)生時,人們就會想起它。
一個要求精準的民族是具有大智慧、大氣度,戒急戒燥地應順自然規(guī)律,尊重科學,認真做好每件事……他們做的是經(jīng)得起歷史檢驗的、傳世建筑設施,真正前人栽樹,后人乘涼之作。
我們應克服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虛無。
9月25-27日BWT中國建筑水展暨上海給排水 水處理技術(shù)及設備展覽會恰逢此期舉行,它將帶給人們諸多啟迪,解決問題方案……
BWT重任在肩,“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BWT任重道遠,將為“建筑給排水、水處理”不斷努力、探索。
2013年9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