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漫步幽靜的盤龍江邊傾聽流水,還是走上海埂大壩極目遠眺,靚麗的城市環境讓昆明市民備感清新。
近年,昆明市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重點加快一批涉及民生的城建重點工程建設進度,在改善市容市貌的同時,有力地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
作為“五重”之一的“重點基礎設施建設”,昆明市第九污水治理廠、東南部公交車停車保養場成為市民關心的焦點,前者主體工程建設已接近尾聲,年底即可進水調試,設計日處理污水10萬立方米;后者下半年內有望開工,預計2015年可投入使用,建成的4層立體車庫可停放400輛公交車,能大大緩解螺螄灣國際商貿城的乘車壓力。
九污廠2013年底建成
日處理10萬方污水
衡量城市建設的成效,基礎設施建設是一把最重的“尺子”。
昆明市民都知道一個真理:想要滇池清,就必須將源頭污水處理掉。處理源頭污水就必須規劃建設大型的污水處理廠,只有將每個城市家庭排放出來的污水處理干凈了再排放到滇池,母親湖才能恢復往日景象。
目前,昆明市主城污水處理能力目前為115.5萬m3/天,污水處理規模不僅不能滿足規劃污水處理需求,連現狀污水處理需求也不能滿足。污水源源不斷地排入,即便在滇池湖區里投入更多的錢,也沒辦法取得良好的治污效果。
為此,昆明市決定在“十二五”期間至少再建設四座城市污水處理廠,其中包括第九污水處理廠(以下簡稱“九污廠”)和第十污水處理廠,以提高昆明主城的污水處理能力,改善城市居民人居環境,降低主城各污水處理廠運行壓力,增加污染物去除總量,削減入滇池污染負荷。
九污廠于2011年5月17日組織開工奠基儀式,建成后可提高昆明市主城的污水處理能力,改善城市居民人居環境,降低主城各污水處理廠運行壓力,增加污染物去除總量,大幅削減入湖污染。
昆明主城市政雨污分流管網建設工程指揮部駐第九污水處理廠工程現場代表張清稱,九污廠將占地3—4公頃,工程費估算約為5億元,設計日處理污水10萬噸,主要處理滇緬大道—科發路—北二環—北三環區域的城市污水,服務人口30萬。
主體工程預計2013年底全部建設完成,經過短期進水調試,明年上半年應能投入使用。
很多人有疑問,跟九污廠同時開工的昆明市第十污水處理廠2013年7月份已經投入運行,而“兄弟”九污廠工期卻整整拖后了一年。
張清說,九污廠開工建設后不久就遇到了土地使用協調的問題,使得該項目進展速度比同時開工建設的十污廠慢。張清說:“因為土地使用問題造成工期延誤,所以十廠都已經建好了,九廠還在趕主體工程。現在進展一切順利,年底就能進水調試,預計明年上半年可以投入使用。”
九污廠的中水可達國家一級A標
直排附近幾條景觀河
站在高處看九污廠工程全景,宛如一個龐大的地下混凝土鋼筋結構群,內部錯綜復雜。
九污廠90%的工程全部埋在地下,也叫“地埋式污水處理廠”,地上僅建一座綜合辦公樓。
發達國家的污水處理廠一般都建在地下,地下式污水處理廠適合于在土地資源高度緊張、環境要求高的地區建設。在國外,地下式污水處理廠在技術上已經相當成熟,而且應用相當廣泛。現代化、全封閉、緊湊型、零公害、與周邊環境協調的污水處理廠,能夠防止周邊土地貶值。
工人老張參與工程建設近一年多,因為分工太細,他也曾幾次站在高處看這個龐然大物,雖然從來都沒看出個所以然,但他深知這個工程對子孫后代的好處很大。
九污廠的處理工藝,采用的是目前世界上先進的膜生物反應器(MBR)污水處理工藝,采用全地埋式布置,以節約用地、最大程度減小對周邊環境影響。
“進廠污水依次經過格柵、沉砂池、精細格柵、生化池、膜池處理,最后由產水泵提升、經消毒后外排。”張清說。
根據工藝設計,九污廠處理后的水質將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近似于二類水的標準。
“因為昆明市主城區沒有大型工業設施,水中主要是磷、氮超標,采用MBR污水處理技術,九污廠出來的中水可以達到國家一級A標的水質要求,除了菌群會超標外,其余外觀、色澤、氣味上都跟自來水差不多。”張清說。
處理后的中水,將排入西邊小河、運糧河、小路溝。在一定意義上,這部分中水成為了景觀河道用水,緩解了3條河道沒有補給水源的問題。
東南部公交車停車保養場
2015年以后去螺螄灣方便多了
2012年10月底,交通運輸部宣布昆明列入全國“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工程第一批15個城市之一。
昆明用四年時間,建成以軌道交通為骨干、城市公共汽車為主體、出租汽車為補充、慢行交通為延伸的“三位一體+一慢”城市大公共交通服務網絡體系,讓市民愿意選擇公共交通作為首選出行方式。
現實情況還是尷尬,因為公交車場分布不均、規模太小,導致大量公交車沒處停放,不得不趴在大街上。加緊建設一批公交停車保養場成為了當務之急。
根據規劃,昆明公交集團東南部停車保養場將建于螺螄灣國際商貿城南大門正對門、新昆洛路以東、南部客運站東側,總占地面積117.44畝,目前已經完成征地前期工作。
昆明公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場站建設管理公司經理敖建華說,東南部公交車停車保養場已經進入建設前期準備工作,預計下半年內開工,工期兩年,至2015年可以投入使用,到時候來螺螄灣購物的市民將更方便了。
敖建華說:“東南部公交停車保養場項目(BOT),是昆明公交集團與中豪置業有限責任公司聯合開發的一個項目,總建筑面積為237920平凡米,其中地上159088平方米,地下78832平方米。該項目由公交集團提供用地,中豪置業提供建設資金,約10億元,建設內容包括設計停放400輛公交車的立體停車庫以及輔助設施。”
該項目已于2013年2月取得《國有土地使用證》,并完成了交通影響評價、地質災害評估及其他前期工作。在整個設計方案里面,做到了設計出來的公交場站不僅功能齊全,滿足該片區公交出行需求,達到土地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立體4層車庫
可停400輛公交車
停車場僅完成了“圈地工作”,在螺螄灣國際商貿城南大門對面的一大片空地已經用擋板圍起來,將來這里將拔地而起一棟現代化的公交車場。
敖建華說,前期還有很多工作沒完成,盡量在2013年內開工。
他的辦公桌上堆放了一大疊關于該公交車場前期工作的準備資料,包括土地審批手續、平面規劃圖紙等,“還沒開工,大家都忙已經忙成一團。現在還沒具體到是否公交集團派代表進駐施工現場監督工程質量,或者中豪置業完成全部工程后,再整體交付驗收。這些事情,都還沒計劃具體,得一步一步來”。
目前配套南部客運站的公交車場已不能滿足市民出行需要,加之近兩年螺螄灣國際商貿城的發展迅猛,在附近增加一個公交車場自然是合情合理。
敖建華說,昆明主城區公交車場普遍容量小,公交“睡”大街的現象普遍,現在要滿足市民出行的需求,公交場站必須增容。為解堵昆明,近年來昆明公交每年新開10條以上公交線,購進車輛超過400臺。以昆明公交現有30余個公交車場容量看,部分停車場站已略顯擁擠。
在2015年可以投入使用的東南部公交停車保養場設計規模為一棟4層高的立體車庫,可停放400輛公交車,可布置30余條公交線路,按照一輛公交車乘坐50人來計算,即可滿足附近2萬人出行。
車場內設有自聯動消防噴淋報警系統、加油站、快速巴士電腦洗車機、安全檢測修理、調度、收銀、生產、生活等配套設施。設有監控、弱電等智能化管理系統,工程設施配套完善、功能齊全。
然而令敖建華感到遺憾的是,車場規劃了一棟21層高的辦公樓,卻沒有建設員工休息區。“這也是一大遺憾之處,看在未來能否增加一個公交司機休息區域,或者在辦公樓辟出一部分地方用來給夜班司機休息倒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