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頭山水庫位于大田平原上游,壩址坐落在邵家渡街道的牛頭山村,距離臨海城區22公里。水庫集水面積254平方公里,總庫容3.025億立方米,正常庫容1.59億立方米,是臺州市第二大水庫,是我市唯一的大型水庫,水庫的主要功能除防洪、發電和農田灌溉外,最重要的是用于飲用水供應。牛頭山水庫作為省典型的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供應臨海城區和東部沿海區塊(包括椒江區的兩鎮一鄉)80多萬人口的生活、生產用水。據了解,全國關于“大中型”水庫飲用水源地出現富營養化的現象時有發生,構成了水庫水源地水質安全威脅的重要因素。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對牛頭山水庫的水源保護,限制在牛頭山水庫上游發展對水環境有影響的工業企業,啟動了水質的監測機制,目前牛頭山水庫水質指標屬于飲用水源二類水質,但水質有出現富營養趨勢,宜引起我們每個人的關注。; 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牛頭山水庫趨富營養化?據調查,牛頭山水庫水質趨富營養化的因素很多,主要可分為以下幾點:; 一、居民生活污水、垃圾污染。由于庫區上游村民生活設施條件改善,以前作為農業主肥使用的糞便因為改廁而無法利用,直接或間接進入水體;同時,洗衣粉、洗滌劑、洗發液和沐浴露等成為日常生活必備物品,其中含有大量的磷元素,加劇了水體的富營化污染;此外,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總量增加,雖然市政府已經在部分地區建立微動力污水處理系統和專門生活垃圾處理場,但仍無法滿足需求,大量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排(匯)入附近河流,由于缺乏相應的收集系統,經雨水沖刷最終進入水庫,直接影響水質。; 二、農業面源污染嚴重。主要包括種植業污染、畜禽養殖污染和水產養殖污染。在種植業方面,在水庫上游區域存在著一定數量的農作物種植戶,種植點分散,農業集約化水平低下,在施肥和用藥上缺少統一規劃和技術指導。在化肥使用上,普遍“重用化肥、輕有機肥”,且化肥多撒施于地表,并未深施,使得土表化肥易流失;在農藥使用上,人為增加藥物使用,導致病蟲害抗藥性增加,藥物使用效果差,農藥真正的利用率不足30%;這均致使大量殘留農藥、化肥隨表土和徑流流入河道。; 在畜禽養殖污染方面,上游河段發展了大量包括養豬場、養雞場和養鴨場等在內畜禽養殖業,而大部分養殖基地缺少或無法有效利用養殖糞便處理設備。更有甚者將鴨群散養在河道中,這在小芝鎮隨處可見,集約化的養殖鴨舍環境污染嚴重,許多末經處理的糞便和殘餌排入水中,加重了河道的富營養化;; 在水產養殖業污染方面,近年來位于上游的村鎮憑借水源便利等區位優勢,成立了多家水產養殖合作社,圍繞牛蛙、泥鰍和龍蝦等開發了大量養殖基地,而集約化養殖須通過人工餌料投入來保證水生動物快速生長。這些養殖基地常位于河道附近,養殖產生的污水末經凈化或處理直接排入附近溝渠,其中夾雜著的殘餌和氨氮排泄物也給河道帶來大量營養物質。; 三、農業加工業污水排放。近年來,水庫源頭小芝鎮發展了一定數量的農業加工作坊,尤其是米線加工業,其加工作坊以村莊為基地,建設成本低、發展迅速且缺少監管,加上農村人員環境意識差,向附近河道排放了末經污水處理設備的白色污物,包含大量有機質,同時夾雜著有酸性物質,污染了水體環境,不利于河流中水生動物的生存。; 四、庫區種植業的直接污染。牛頭山庫區內新開發了較大面積的種植業,種植了大批的瓜果蔬,庫區農莊的開發,用種植區的經濟作物替代原先的綠色植被,不利于水土維持。此外,庫區種植過程中所使用肥料、農藥等,因地勢原因隨著降雨過程更易進入水庫,成為營養物質,直接影響了水體質量。; 五、庫區釣魚餌料投入。雖然已有規定嚴禁庫區釣魚,然而由于牛頭山水庫上游集水面積大,涉及村莊范圍廣,使得庫區通道多,造成設卡攔阻和巡邏執法管理均不能很好地阻止垂釣者進入庫區。據牛頭山管理員介紹,現在牛頭山水庫上游釣魚的人越來越多,有時一天可達上千人,按每個人攜帶2.5公斤餌料計算,釣魚者往水庫中撒入餌料的可達2500公斤/天,數量十分可觀,由此所帶來的影響則是水體的富營養化污染可想而知。目前,在上游一些垂釣者集中的水面上甚至已經出現少量藍藻。; 六、水庫周邊生態系統破壞。一是部分區域違規采沙、設施建設,破壞原有生態濕地的水生動植物,減弱了水域生態系統的自我凈化和富集污染物質的能力;二是水庫上游大部分溪流存在違規捕撈現象,違法作業人員常使用電捕和小網目地籠、河段攔網等手段捕撈了河道中大大小小的魚類,而這些魚類常作為河流中的清潔使者,這致使溪流的自凈能力減弱甚至消失。; 那么,面對牛頭山水庫水體富營養化趨勢,我們應采取怎樣手段和措施?; 一、加強水庫水源地保護宣傳,提高民眾環保意識。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和各類宣傳冊等方式宣傳水庫水源地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提高民眾保護和珍惜水庫飲用水源的認同感。水庫庫區及上游村民是牛頭山水庫資源水環境保護的主體,建議側重在他們之中宣傳水庫富營養化形勢和原因,;普及水污染防治、水源地保護知識,推廣先進農業技術和科學農業管理方式,抓好節水灌溉、科學施肥、清潔生產、維護鄉村環境整潔等,使農民形成良好的水源保護意識和行為方式,并積極主動保護水資源,配合相關部門做好保護水庫水環境工作。; 二、控制生活和農業污染源,減少庫區營養物質流入。首先,加快水庫附近村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并出臺飲用水源地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使村民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能夠集中處理,嚴禁向河道隨意丟棄和排放污物現象;其次,加強對禽、畜和水產養殖業廢水的統一管理和利用,對規模化養殖業要進行重點監管,并在數量上作嚴格控制;同時采用適當的補償政策,減少和杜絕村民無序散養、放養現象,減少農業的面源污染;最后,加強農業生產區規劃,重點發展生態農業。對農業實行區塊管理,并結合地區實際情況,在耕作條件相對較好地區,積極探索和實行配方施肥、平衡施肥等高效施肥技術,采取輪作和生物防治方法控制病蟲害,發展生態有機農業,切實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 三、建立和建全水質監測網,提高區域污染防控能力。牛頭山水庫作為全市人民的“大水缸”,應盡快健全與其飲用水功能區管理相對應的水質監測網,在小芝溪和康谷溪等重要流域處布設站點網,開展地表水、土壤水、降水和灌溉水聯合監測,建立水庫水質定期檢測和公開制度,改變以往對農業、農村缺乏監測的狀況,以適應當前水源地保護的需要。由此,加強和提高了庫區上游區域的水質監測水平,也為下一步準確地評估區域農業水資源和水環境問題提供基礎依據,有利于相關部門及時采取有效治理措施,并為區域飲用水源保護的規劃設計、工程實施及管理工作奠定基礎。; 四、加強水源地保護監督管理,減少庫區營養物質的直接帶入。應提高牛頭山水庫管理局對水源地水質保護職能,負責水庫水源地保護監督管理工作,改進多部門聯合執法制度,提高執法的有效性,加大對違法者的宣傳教育和處罰力度;同時,加強日常監管工作,杜絕庫區內違規釣魚、投放餌料等現象,做好水庫上游澗河、壩區周圍及水庫水面的衛生管理工作,減少庫區內人為營養物質投入量,及時掌握水庫水質情況,確保供水安全。; 五、修復和保護庫區及周邊生態系統,提高環境水體自凈能力。充分利用水庫上游的匯水區內現有水塘,及一些入庫支流自然匯水區設置前置庫,增加徑流在前置庫中滯留時間,;一方面使泥沙和顆粒態污染物沉降,另一方面利用植物等吸收水中的營養鹽分;同時,修復水庫上游濕地和灘地,營造水生和陸生植物種植區,嚴禁在附近河流中違規捕撈魚類,充分利用培育的動植物或培養、接種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對水中污染物進行轉移、轉化及降解作用;縮減庫區人為耕作面積,禁止在庫區開墾種植,進行山地侵蝕區生態修復,保持水源涵養林數量,維持和改善原有生態系統,提高水體的自凈能力。; 六、發展“潔水漁業”,利用生物鏈消減水庫營養物質。嚴禁在庫區施肥投餌,進行網箱養魚,取而代之地發展“潔水漁業”,實施“以魚養水”“以魚潔水”的漁業潔水保水行動。據測算,在內陸水域濾食性魚類花白鰱每長1斤肉,就可消耗15至20斤藻類;淺海貝藻類每生產1噸海帶、紫菜等大型藻類,固碳0.3噸,折合CO2當量1.1噸,為森林的10倍、草原的10倍,移出6.2公斤氮和0.6公斤磷;每生產1噸牡蠣、扇貝、蛤等貝類,固碳0.07噸,折合CO2當量0.25噸,移出15公斤氮和2.5公斤磷。可見發展碳匯漁業對保護水環境的重要性。根據臺州市漁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其中已經明確提出了“生態養殖與潔水漁業計劃”,把“潔水漁業”作為臺州地區今后漁業發展重要目標。因此,可在牛頭山水庫選擇以花白鰱等濾食性魚類進行人工放養,嚴格控制花白鰱比例,利用生物食物鏈原理,消除水體中的藻類,并通過收捕水庫成魚的方式,逐步向水庫中索取營養物質,有效地遏止水體的富營養化進程,從而改善和穩定水域水質,保障了我們每位市民的飲用水源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