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0月20日從哈爾濱工程大學獲悉,該校8名本科生研發出一種新型處理船舶壓載水裝置,可有效防止海洋生物入侵,為國內首臺由大學生研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船舶壓載水處理裝置。
這套新型環保、節能、高效的船舶壓載水處理和凈化新裝置,學名為高梯磁與文丘里管輔助紫外線催化二氧化鈦復合壓載水處理裝置,能將殺菌滅活技術與厭氧發酵產氫技術相結合,不僅達到新的水處理標準,而且還大大降低了壓載水處理成本,提高處理效率。
該項目負責人、哈工程大四動力學院熱能工程專業學生金向東,2008年去青島實習時看到綠色滸苔幾乎“霸占”了奧運會帆船比賽場地,而滸苔污染最終被歸罪于壓載水。船舶壓載水是為了確保船舶空載或不滿載時的航行安全而裝載的用以增加船身吃水量的海水,船舶到岸后排入到當地鄰岸海域。壓載水可攜帶多種“越界”動植物,嚴重破壞和污染生態平衡。為此,2004年世界海事組織提出嚴格的壓載水處理標準,同時要求所有船只在2016年以前都要安裝合格的壓載水處理裝置。金向東由此萌生了自主設計研發船舶壓載水處理裝置的想法。
這套壓載水處理裝置用高梯度磁過濾器替代現在市場上常見的微孔過濾,占地面積是原來的三分之一;過濾速度達到一般高速過濾機的20到30倍。該裝置最具創新點之處是厭氧發酵裝置,用反沖洗出來的浮游生物來制作產生氫氣,可在完全消除二次污染的情況下,起到節能作用。經金向東測算,加載此厭氧發酵裝置處理費用為國際市場處理費用的1/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