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1月24日在北京召開,遼寧省環境保護廳在會上作典型發言。
遼河是遼寧省的母親河。本屆政府舉全省之力,用3年時間實施以造紙企業整治為核心的工業點源治理工程、以提高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為目標的污水廠建設工程、以支流河整治為抓手的生態治理工程,實現了遼河干流消滅劣Ⅴ類水體。用兩年時間實施遼河、大渾太(大遼河、渾河、太子河)和凌河治理工程,遼河流域水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
多措并舉 推進流域綜合治理
一是全力推進治污項目建設。按照控源、截污、生態恢復和優化發展四位一體原則,重點組織實施了污染源頭整治、河流綜合治理、生態保護與恢復、支流河口濕地建設等4方面438個項目。
二是逐河落實控污措施。嚴格控制污染物入河量,逐河制定控制污染物入河措施,一河一策、一斷面一策,把重污染企業關閉搬遷、截污納管、斷面預警監測及污水處理廠運行監管等措施落到實處。
三是保障河流生態用水。去年大伙房、觀音閣、清河等省管水庫生態供水量達到32億立方米,清河、觀音閣等水庫徹底改變了以往枯水期不放水的傳統做法。結合轄區內河流斷面水質要求,通過跨流域調水等多種方式調劑生態用水。
不斷創新 探索流域水污染治理新路子
一是高層重視,全力推進。國家大力支持,去年8月,環境保護部等3部委與遼寧省簽署《加快推進遼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協議》,明確提供36億元資金支持。省委、省政府空前重視,省政府召開專題會議30余次,研究部署遼河流域治理工作。全省上下通力合作,流域內各市政府一把手親自抓,層層落實河(段)長制,把各項整治任務落到實處。
二是健全法規,長效治污。省人大修訂、出臺《遼寧省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等12部地方法規。省政府出臺《遼寧省城市污水處理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等政府規章,頒布嚴于國家標準的《遼寧省污水綜合排放標準》,遼寧省立法明確生態用水問題。
三是體制創新,強力實施。“劃區設局”,新建遼河、凌河兩個省級保護區,組建兩個正廳級建制的保護區管理局,保護區內市、縣比照省級建制全部建立機構。組建遼寧省城市污水處理廠管理中心,設立遼寧省大伙房水源環境監察局。省政府辦公廳、發展改革委等10個省直部門分別對口督導流域內12個市的治污項目建設和水質達標工作,旬調度、月督察,在省級層面形成合力。
四是規劃先行,科學治污。編制《遼寧省遼河流域“摘帽”總體規劃》等,明確遼河流域治理、生態恢復各階段目標和任務。針對遼河流域治理中遇到的技術、管理問題在水專項中設立多個課題,開展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態修復重大科技攻關與集成。組建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研究院,為流域水污染治理提供科技支持。
五是優化發展,實現雙贏。以流域水污染治理帶動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優化,推動造紙等產業“規模化、集聚化”水平不斷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不斷提升。省內8個造紙產業園區年規劃生產能力達2134萬噸,是2008年關停整治前的20多倍,同時減排化學需氧量5萬多噸。
全面開展生態文明建設 恢復美麗遼河
一是鞏固提升治理水平。建立治污工程運行維護長效機制,編制實施《中水回用規劃》及年度實施計劃,制定、完善和實施污染賠償與生態補償相結合的獎懲措施。建立基于控制單元的水質、污染源監控系統及流域水環境綜合管理平臺,實現流域水污染治理精細化管理。開展河流生態水調劑科學性、合理性研究。
二是開展流域生態文明建設。編制并組織實施《遼河流域生態文明示范建設規劃》,爭取通過3~5年時間將遼河流域率先建成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