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水利局副局長張體倫接受采訪時表示,創建水生態文明城市,要打造健康優美的水生態體系,以及安全集約的供用水體系,最終受益者將是城市居民。濟南將逐步實施地下水與泉水直飲工程,計劃2015年12月前,西客站片區居民能喝到直飲地下水。
張體倫表示,濟南打造水生態文明城市,就是要讓泉水噴涌成為一種常態,即使在非正常降水年份,泉水亦可保持正常噴涌。“即使作為分洪作用的河道,也應成為一種生態景觀,而不僅僅是具有防洪作用的水利工程。如臘山分洪工程,下游部分河段已經種滿綠樹鮮花,打造成了景觀河道。”張體倫說。
“泉水保持噴涌,要涵養南部山區水源,要合理開采地下水,合理調度水資源。”張體倫稱,通過臥虎山水庫放水補源保泉;同時,可以用地表水置換出原來用于農田灌溉的地下水。城區65條河道蓄水造景,沿小清河與黃河流域逐漸恢復濕地功能,將來可以打造“城中河”與濕地景觀。
張體倫表示,目前濟南市每天需要用水100萬立方米,需求量非常大。水網連通后,每天可多引100萬立方米水備用。這樣就能達到每天200萬立方米水源保障能力。
張體倫還表示,水生態文明建設也包括建設具有泉城特色的分質供水體系,提升居民用水品質。將以深層地下水為水源,通過過濾、軟化、膜分離、殺菌等方法,使其成為優質直飲水。按照“優水優用”的原則,采用“分質、分散”供水模式。保持現有城區供水管網不變,新建“地下水井—輸水管網—凈水站—配水管網—入戶工程”供水系統,與現有城區供水管網分離,形成直飲優質地下水獨立管網供水體系。
去年,濟南市西客站片區已經開始動工建設直飲水工程,將建5座直飲水處理站,預計2015年12月前能投入使用。屆時,西客站片區居民將喝上從濟西、西郊水源地引來的優質地下水。
延伸閱讀
濟南將建“一河雙人”制度
河流有河長 還有代言人
今后,濟南的一批重點河流將“名花有主”。河流在行政管理部門不但有了河長,在“民間”也將有代言人。兩位負責人將擔負起照看河流的責任。
據了解,水生態城市建設試點期間,濟南將選取一批重點河流水系,確立每一條河生態保護的重點與目標,在重要河段以醒目方式標志出來,以增進公眾對河流的了解。同時,向全社會招募有社會影響的河流代言人,在相關行政管理部門聘任河長,明確代言人和河長的權利和義務,創新建立“一河雙人”的河流生態行政管理與公眾參與聯合保護模式。
此外,還將征集水生態保護志愿者,引導志愿者參加綠色保護行動,在公園等公共場所整理環境、監督并告知游人破壞環境的不文明行為;協助志愿者進入社區,向老百姓近距離地宣傳并示范節水、垃圾分類、廢舊物回收、愛護生物等節水減污與保護生態的文明理念;鼓勵并支持志愿者幫助解決臟亂差的集體環境,并配合相關部門強力管理和媒體宣傳,努力提升群眾生態保護的“自省能力”。
相關新聞
槐蔭:
北太平河改造年內將開工
記者從槐蔭區了解到,根據全市水生態建設總體部署,該區正在進行相關建設規劃,預計3月底可正式出臺。該區將按照“一核、三區、九廊”的空間結構規劃,啟動水生態文明城區建設,北太平河、曹圈虹吸干河改造也將于年內開工。
規劃目標明確,在空間結構上打造“一核、三區、九廊”。“一核”為以泉水風貌為核心的老城區;“三區”為北部生態保護區、沿黃荷韻景觀區、西部濕地風貌區;“九廊”為黃河、小清河、玉符河、興濟河、臘山河、臘山分洪河、北太平河、曹圈虹吸干河和南太平河。該區將以現有河流、水庫、濕地為基礎,修復、治理生態系統,構筑生態水系。
除了保持這些河道的原生態景觀,河道兩側還將種植各類植物,營造大面積坡地綠化。去年11月,槐蔭區投資2840萬元興修玉符河下游段攔蓄工程,在玉符河與220國道交界處以及河流入黃口打造兩道橡膠壩和一座橋,并在兩道堤壩之間攔蓄2平方公里水域,打造水生態公園。目前,玉符河與220國道交界處橡膠壩主體工程基本完工,春節前可完成壩袋安裝。河流入黃口橡膠壩和橋即將開工建設,水生態公園已完成策劃招標。
“北太平河、曹虹圈吸干河改造建設,主要配合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周邊景觀打造,預計今年開工建設。”槐蔭區水生態文明區創建領導小組相關人員介紹,目前各項工程前期工作正在進行。其中,防洪除澇主要綜合治理玉符河、臘山河、興濟河、陡溝4條中小型河流,南、北太平河以及曹虹圈吸干河3條骨干排澇河道。水網連通工程主要包括玉清湖水庫引水工程等五大工程。
水系生態修復工程是按照“兩片、三廊”的水系生態布局,實施綜合治理。“兩片”即西客站片區、濟西濕地片區,“三廊”即臘山河、玉符河、興濟河生態廊道。該工程將重點以保護現有自然生態水系為主題,加快推動濟西國家濕地公園、臘山河城市生態景觀帶、小清河自然景觀帶、玉清湖自然生態保護區和沿黃河休閑度假區五大特色景區平臺建設。
章丘:
“一泉兩河九庫”連通成網
章丘市主要負責人表示,章丘將完善泉水保護,嚴格水資源管理,配合完成南水北調東湖水庫重大水利工程,將“一泉兩河九庫”連通成網,形成長江水、黃河水、泉水、地下水相互補充利用的新格局。其中,一泉指百脈泉,兩河指繡江河、小清河,九庫指垛莊水庫、大站水庫、杏林水庫、杜張水庫、朱各務水庫、東湖水庫、百脈泉水庫、白云湖、芽莊湖。
章丘將以保水增綠為重點,南部山區突出造林綠化,實施垛莊、官莊等19處小流域綜合治理,加快荒山綠化、退耕還林步伐,整治關停山石開采,及時修復破損山體,每年新增造林面積4萬畝以上。中部突出骨干河道治理,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景觀。北部突出濕地保護,加快白云湖國家級濕地公園建設。
此外,章丘市突出泉水優勢,建設特色鮮明的水生態景觀。實施百脈泉公園、城區景觀河道改造提升。繡源河景區爭創國家4A級景區、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同時對小清河、漯河、繡江河等沿線實施重點監管,杜絕污水入河。建設第三污水處理廠,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確保水資源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