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江引水、東江引水和市內系統為框架,自來水水質綜合合格率達99%以上
“嘩——”日前,記者來到南山區沙河街道白石洲社區東四坊采訪。打開居民吳日雄家中的水龍頭,清涼的自來水噴涌而出。“你看,現在的自來水9樓都上得來!”
半年前,白石洲東四坊的供水情況可完全不是現在這個樣:水壓不足,出水泛黃,管道也經常爆裂,常常是前腳維修人員剛走,后腳又得來——別處又漏了。今年7月底,白石洲東四坊片區供水管網改造工程正式竣工,徹底地解決了困擾社區多年的用水難題。
深圳是全國七大缺水城市之一,隨著經濟、人口的超高速增長,社會用水需求大幅增加,保障充足、穩定水源供應不僅是城市發展的重中之重,也是關乎群眾生活的重要民生工程。多年來,我市建成了東江引水工程、北線引水工程、大鵬半島水源工程、長嶺陂水庫擴建等水源工程,全市形成了以東部、東深兩大境外引水工程為主體,以供水支線為骨干,以主要水庫為調蓄的“長藤結瓜、覆蓋全市、分片調蓄、互聯互通”的水源輸配水網絡,同時,自來水制配能力大幅提升,達到692萬噸/日,供水普及率100%,自來水水質綜合合格率達99%以上,建設起覆蓋全市的供水信息管理系統。
目前,我市公明供水調蓄、清林徑引水調蓄、銅鑼徑水庫擴建等重大水源工程建設正在緊張建設中,石巖—松崗、鹽田等水源支線及小型水庫聯網工程也在加快實施。積極配合省里開展西江引水前期工作,我市規劃構建西江引水、東江引水和市內系統為框架的“三縱三橫”體系,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雙水源”體系,大力提高供水安全保障率。此外,針對部分老舊小區、城中村管網落后、水壓不足問題開展的管網改造工程,在按照具體情況、輕重緩急地有序安排。有效提升居民飲用水品質的優質飲用水工程、優質飲用水入戶工程也在積極推進當中。預計到2015年,全市年供水工程能力將達到22.5億立方米,應急供水保障能力達到3個月以上,城市長遠發展的“水源生命線”也將更加牢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