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株洲市董家塅污水處理站廠區里,有一座小型的觀賞水池,水池清澈見底,數條金黃色的鯉魚正暢快游弋,享受著清水的世界。不知情的人不會以為,這些水曾經是受過嚴重污染的。
令談“污”色變的你,還意想不到的是,這些一文不值的污水,經處理后,會變得渾身是寶。
廢水二次利用,可制磚鋪路
株洲市董家塅污水處理站是株洲第一家建成透露運行的生活污水處理廠,設計日處理污水能力為1.2萬噸。今年上半年,董家塅污水處理站共處理污水161.2萬噸,有效削減該區排入湘江的污染物。通過對園區所有外排廢水進行集中深度處理,出水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B標準,有效保障了城市人口的飲水安全。
該廠工作人員介紹,污水經過處理后,會留下很多污泥,不經處理,這些污泥又會造成二次污染。
對此,該廠建立了株洲市城區污水處理廠污泥深度處理與處置示范工程,可將污泥的含水率由80%左右降至50%以下。
“處理后達到排放標準的水可灌溉、可養魚,廢水中藏匿的污泥還能用于建筑。”工作人員透露,這些污水除了能直接排放利用外,其留下的污泥,經處理后還可廣泛用于制磚、鋪路及垃圾覆蓋土等用途。
大刀闊斧治水,工業企業廢水實現100%達標排放
為踐行“兩型”建設,近年來,株洲市大刀闊斧治水。在治理清水塘工業區時,投入60多億元建成廢水處理廠設施33套、廢氣處理設施70套,完成了老霞港灣及清水塘地區25口重金屬污染水塘治理。為保護湘江,實施湘江流域水污染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和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全面完成了251個湘江流域水污染綜合整治項目,建成9家生活污水處理廠和1家重金屬污水處理廠,結束了污水直排湘江的歷史。
各種數據證明了情況的改善。2011年,株洲工業廢水排放量比2007年減少1406.5萬噸,下降了16.5%;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為88.52%,比2007年提高了16.5個百分點;完成化學需氧量減排項目174個,“十一五”期間累計減少了6400噸,削減了8.93%;鎘、砷“十一五”期間分別累計減排了1.3噸、9.49噸,超額完成省里下達的減排目標;工業企業廢水實現100%達標排放;湘江水質持續保持三類標準;市區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水功能區達標率達到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