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我國將實施新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這一新標準將原有35項水質指標大幅度增加到106項,指標限值也越加嚴格,總體上與發達國家的水質標準接軌。記者從首創水務有限責任公司獲悉,6月22日,徐州市城市供水水質檢測中心通過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進行的實驗室擴項認證和監督評審工作,具備了106項水質檢測能力。標志著徐州市水質檢測能力提升,市民飲水更加安全放心。
長期以來,徐州市一直注重居民飲水安全,從2008年開始,為做好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作,市政府從改善供水環境入手,相繼投資1.5億元對水源地實施三期綜合治理保護工程。如今已相繼完成小沿河水源地保護區內農田產業結構及水系調整,興建農場排澇站、擋水墻、地涵、運糧河閘,安裝4臺太陽能生態修復系統,并在沿河兩岸安裝防護圍欄9公里。
凈水工藝不斷改進。市城市供水水質監測中心副經理張琿告訴記者,目前我市最大的地面水廠——劉灣水廠改擴建項目正在進行當中。“改擴建后,水廠將采用深度處理工藝——生物活性炭(即臭氧、活性炭聯用),在水質達標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出廠水水質。”張琿說,“采用深度處理工藝,能更有效地去除自來水中的異味,同時提高水質口感。”
為了達到國家規定的106項監測標準,2011年、2012年連續兩年,徐州首創水務公司先后投資400多萬元對水質檢測中心進行改造,購置了放射儀、氣相色譜儀、離子色譜儀、液相色譜儀、兩蟲檢測設備等大型儀器。目前,徐州首創水務公司的監測設備超過1000萬元,依靠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徐州市水質監測能力在蘇北和周邊地區處于領先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