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江西洪城水業環保公司與德安縣簽訂《德安縣污水處理二期工程建設項目特許權協議》,德安成為全省首個采用“BOT”模式啟動二期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的縣市。這也標志著江西省78家污水處理廠二期項目正式開建。
污水處理能力的提升,直接關系到人居環境和人們的生活健康,關系到“鄱陽湖一湖清水”的保護。為做好生活污水處理,2009年9月25日,南昌水業投資25億元,獲得了江西省78家污水處理廠30年特許經營權。為使該項目成功運營,該公司專門設立了全資子公司——江西洪城水業環保有限公司,采用“分片區、集中式”統一經營管理。這也是我省一次性投入最多、建設規模最大的生態工程。78家污水處理廠整體收購運行三年來,生產運營正常,無一起安全生產事故,實現了“安全生產、達標排放”。經核定,全省78家污水處理廠在去年外排廢水污染因子COD消減量達2.2萬噸,極大地促進了節能減排。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78家污水處理廠一期污水處理能力已漸漸不能滿足需要。根據規劃,全江西省要求在“十二五”期間,78家污水處理廠必須全部開工建設二期項目,將污水處理能力由每日97.8萬立方米提升至150.5萬立方米,使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85%,縣城污水處理率平均達到70%,以更好地解決居民的生活污水處理問題,實現污水達標集中排放。
江西洪城水業環保公司投資1303萬元,在全省率先以“BOT”模式啟動污水處理廠二期項目建設,項目力爭在今年底完工。據介紹,德安二期項目完成后,不僅可實現污水達標集中排放,進一步提高當地的環境保護水平,還將通過規模經營,使污水處理服務費由一期的每噸1.72元下降至1.42元,大大降低運營成本。
德安污水處理廠二期項目還首次采取“BOT”模式,由南昌水業完成設計、建設、運營全過程。專家分析,這將改變以前78家污水處理廠各自設計、建設質量不一的弊端,保證污水處理廠更好運行。
|